市場普遍認為,片源匱乏是3D電視市場遇冷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一輪輪排山倒海的宣傳攻勢后,彩電商們掀起的3D電視浪潮卻在消費者那兒碰了壁。上市4個月,被奉為新的“淘金”機會的3D電視銷量數據不見起色,價格卻一降再降,身價已經普遍縮水20%。3D電視是“未來產品”還是“概念炒作”?
一周賣一臺
就算不錯
今年4月,彩電商們攜“3D概念”發起了市場攻勢。索尼、三星、LG、松下、夏普五大跨國彩電商相繼上市3D電視,海信、長虹等國內彩電制造商也紛紛發布3D電視產品。不過,一位賣場促銷員告訴北京晨報記者,自己能夠保持“一周賣一臺”的節奏已經是不錯的業績。
在蘇寧賣場記者看到,除了索尼等個別外資品牌外,大部分彩電商似乎已經不愿拿出太多空間展示3D電視。在少數擺放的樣機上,“標價直降”的標簽很醒目。LG一款47寸的3D電視直降7500元,售價一下從24999元降到了17499元。索尼55寸的3D電視標價21499元,直降2500元,實際售價18999元。海信電視頂級配置的55寸3D電視售價19999元,促銷員告訴記者,除了贈送3副眼鏡外,還會送一臺小尺寸液晶電視,“這款產品剛上市的時候售價要25000元”。3D電視價格像坐上了滑梯,一些產品兩個月間售價就猛降萬元。
“十一”再降三五千
“制造商在最初定價時,已經為自己留出了足夠的利潤空間。”家電觀察家劉步塵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具有創新性質的產品在上市定價時往往非常離譜,并會在3個月到半年內通過降價調整等策略帶動消費者購買。
目前市場上的3D電視大多以大尺寸產品為主,主要集中在40寸至55寸,定價多在2萬元到2.5萬元。與同尺寸的液晶電視相比,價格會高出3000元到8000元不等。但是采用最先進的快門式3D方案,從傳統電視升級到3D產品,制造商的成本增加應該在千元之內。由此判斷,目前3D電視的售價依然偏高,制造商在單臺產品上也仍然保有較高的利潤。中國電子商會副秘書長陸刃波透露,調查顯示,只有24%的消費者能接受售價在1.5萬元以上的3D電視。他預計“十一”黃金周期間,3D電視還將普遍降價3000元到5000元。
成熟要再等兩三年
價格調整能否打動消費者?
“制造商都很清楚,這些措施不會在市場上帶來立竿見影的效果,他們著眼的是未來市場。”劉步塵表示,從目前的情況看,3D電視還不能被稱為成熟產品。看3D電視還必須要有其他的配件支持,如3D眼鏡、高清3D碟片、3D藍光影碟機等,過高的使用附加費讓消費者望而卻步。
更重要的問題是內容匱乏和“視覺安全”。目前我國電視臺不播放3D畫面的節目內容,市場上的3D碟片種類和數量也很有限,3D電視很可能會淪為家庭擺設。此外,頭暈是配戴眼鏡觀看3D節目的后遺癥之一,左右眼視力差距較大或是弱視的觀眾,在沒有矯正視力的情況下也不適合觀看。即使在3D電視的發源地日本,其市場占有率也不超過1%。但是按照彩電產品的規律,3D電視可能會在2到3年后成熟,制造商先期的概念炒作將在那時獲得回報。
晨報記者 劉映花
■相關新聞
外資彩電商爭搶3D片源市場
晨報訊(記者 劉映花)面對制約3D發展的內容匱乏這個致命障礙,外資彩電商開始爭搶片源市場。
近日,夏普宣布與中錄華納家庭娛樂有限公司達成合作。華納公司表示將聯手夏普推出更多3D影片,購買夏普3D液晶電視的消費者將獲得華納公司3D藍光影碟巨片《諸神之戰》和其他片源產品。
此前的3月份,索尼動畫和哥倫比亞影業公司合作投拍制作了3D動畫片《天降美食》;三星與夢工廠結盟,表示將合作開發3D動畫影片,購機者也將獲得夢工廠為三星提供的3D片源。
市場調查公司奧維咨詢的調查顯示,截至目前,中國彩電市場共擁有3D電視13個型號,市場規模達到7500臺。片源匱乏是3D電視市場遇冷的重要原因。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