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術短板制約廣電系工信部暗中發力
醞釀許久的三網融合方案近日閃電落地,廣電獲得了IPTV集成播控平臺建設管理,包括EPG(電子節目菜單)計費管理、通過有線網開展完整的互聯網接入、數據傳送及IP電話業務。廣電系統將作為主要行業監管者,獲得進入電信相關業務領域的優先權以及相關新媒體業務發展的實際掌控權。這就意味著,未來廣電系統可以更多向電信運營商的傳統業務滲透。
盡管廣電總局在這一輪的爭奪中搶得了先機,但對于電信方面而言也并不一定意味著“失敗”.
廣電系統的熱情在于擁有未來發展新媒體業態的主導權,而對眾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來說,由此產生的真實收益才是參與游戲的最大吸引力。
三網融合所帶來的第一個龐大的產業機會就是網絡建設,據中國工程院副院長鄔賀銓發布的最新報告,三網融合在未來三年可帶動投資和消費6880億元。若將這6880億元進行拆解,不難看出,設備制造和信息內容服務提供商將是最大受益者。而網絡建設是工信部的最大優勢,而這恰恰是廣電系的短板。
最新的三網融合已明確,在試點階段的三年內,廣電將有3年的時間完成與電信的技術對接。從目前來看,廣電不僅要完成有線網絡的“碎網合一”,還要兼顧互聯網接入的帶寬等技術難題。正如業界人士所分析的,在寬帶的接入上,廣電主要面臨技術和資金的難題。如以IPTV為例,電信采用的視頻編碼比廣電的要高三倍左右,目前來看電信帶寬更容易推進高清IPTV.廣電系統的技術難題并非短時間內能夠迅速解決的,而對于熟悉管理內容的廣電系而言,來有效實施與其經驗完全不搭界的技術管理遠非輕而易舉的事情,何況目前繁多的技術標準規范的制訂都來自工信部,這些標準廣電部無疑應當遵守。
與廣電總局的高調截然相反,工信部很沉默,但沉默中,卻并不影響工信部的暗中發力,在三網融合試點方案通過后,工信部稱將召開廳局級領導會議,對有關實施細節進行討論和部署,積極探索網絡寬帶信息化建設,尋求獨家利益的突破口和最大化。
資金缺口令廣電系尷尬
有分析人士認為,廣電系統在三網融合,在技術上居劣勢的廣電系很有可能是要發力組建一個新的網絡,用這個新的網絡來進行三網融合,而不是借用電信已經基本成型的全國性網絡。有金融機構的研究員估算說,廣電系對全程全網的投入,幾乎是6000億的數目.
不少業內人士都認為,即便政策向廣電系統傾斜,單靠自身能力的廣電系統也很難實現三網融合的目標,最關鍵的問題就是缺錢。比如,僅僅是網絡升級改造一項,支出費用規模就達上千億。此外,三網融合的最終目標,除了對網絡進行升級改造,最重要的是要實現新業務的大規模商用。
這筆錢如果全部倚仗國家投入,屬于典型的重復建設,這違背三網合一的初衷,如果吸引第三方資金的進入,從目前的情境來看并不樂觀。 [NextPage] 盡管《關于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36條”已經出臺,明確鼓勵民營資本進入“電信基礎設施領域”,算是給民營資本發了一份遲到的邀請函。但電信行業的基礎設施投入大,回收周期長,加之技術發展快,設備更新換代周期縮短,加劇了其投資風險。雖然宏觀政策有利于民營資本進入電信行業,但作為資金和技術極為密集且壟斷性較高的電信行業,民營資本在進入的過程中依然會遇到諸多壁壘。而第三方資金能否最終進行投資,還要看廣電網絡究竟有多開放,廣電系統多大程度上歡迎外來資金的進入。
對此,富匯投資管理有限公司高級合伙人朱誠認為,不穩定的游戲規則讓投資廣電領域充滿風險。一般風險投資商是不會參與廣電運營的。從歷史上看,參與廣電系統投資的企業,主要為大中型國有企業,但是最終這些企業的投資業績都不如人意。在早期對廣電系統投資的企業中,北大青鳥因為上市公司對業績具有較高要求,很早就退出。目前唯一堅持下來的只有中信國安一家公司。
業界人士謝文曾撰文預測說沒有足量的金錢投入,廣電變電信的路程將可能非常漫長曲折,極有可能變成一個半死不活的山寨版電信運營商,比當年小網通的命運還要悲慘。
希望這是言過其辭的危言聳聽。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