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各位網友,大家好,歡迎收看本期的家電縱深。
首先歡迎一下我們的老朋友帕勒咨詢資深董事羅清啟老師。
羅老師你好。最近我看了一篇報道,是說國內液晶面板的企業京東方,順利籌得90.45億資金用于籌建8代液晶面板項目。但是有媒體認為,京東方陷入了融資、虧損、再融資的循環,并被資本市場視為重融資、輕回報的圈錢典型。您覺得此次募資得到國有資本的力挺,認購數量超過了七成,你怎樣看待這種現象?
羅清啟:給錢太少了。我認為這個看法是不對的。為什么?做屏幕是一個戰略產業,戰略產業的產業特點決定了什么?就是說資金密集、技術密集、人力密集。做這種東西,再一個就是周期比較長。周期比較長意味著什么?長周期的密集資金往上注入。所以,我認為從財務的角度或者從資本市場的角度是不太合理的。但是我認為,這種東西是合理的。你不能說它虧損之后我就在圈錢。因為戰略性的產業和一般性的產業還是不一樣的。
比如你要去做大飛機,那要多少錢?
主持人:這種項目的產業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并不是像我們所謂理解的投進錢就有回報的。
羅清啟:是的。
主持人:有媒體認為,京東方所謂的融資、虧損再融資的循環,再被資本市場圈錢的典型,您是如何看待我國這種液晶面板產業存在融資這種問題呢?
羅清啟:融資現在有這么幾種情況。從戰略上來講,比如向資本市場融資,通過股市。這是一種方式。另外,向銀行貸款。還有一種是給一些政策性的貸款。我認為這些都不夠。這些方式解決不了戰略產業的資金需要。
為什么?比如它始終處在虧損的狀態,資本市場在一定周期里面,比如連續虧損幾年,肯定就不行了,這是一種限制。再一個,融資額也不是很大。銀行貸款就有一個什么問題?銀行貸款也有你這個項目盈利情況前景的評估,還有一個是利息,有財務成本。政策性貸款會好一些,但是我認為這個東西量比較小,籌資渠道,看起來說,戰略性產業很多,但是基本上是不解渴,導致我們現在看到資本市場,京東方只是一個代表,你要造面板,現在都缺錢,并不是說京東方在圈錢,不要簡單地這么看這個東西。
最后說不讓圈了,你這個東西還搞不搞?資金來源在什么地方?我覺得目前這種東西確實很差錢,但是融資的方式雖然很多,但是我個人認為還是不太恰當。
主持人:通過日本、韓國以及我國臺灣地區液晶面板產業的經驗來看,我國內地應該怎樣規劃液晶面板這種產業和發展路線,尤其是如何對待這種產業邏輯和金融邏輯這個問題?
羅清啟:我認為不要把面板看成一個產品,面板本質背后是一個產業鏈。本質上是一些技術的專利包。本質上這些東西,產業鏈和專利包是什么?就是產業能力。是產業能力的一個代表。也就是說你在這個領域里面具不具有世界級競爭力的產業能力,如果我們世界級競爭力的產業能力,我覺得砸很多錢是沒有用的。
現在是什么問題呢?類似這些項目必須有大資金的注入,超長期大資金的注入才可以。
如果沒有這個資金的注入,靠現在這種融資方式,在資本市場,比如融90億或者40億、100億,感覺很大,實際上遠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最后就會出現一個融資效率更低下的結果。為什么?你今年融40億,明年容50億,一年容幾十億,上百億往里扔,它解決不了問題,你說邊融資邊虧損,融資投入虧損,融資投入虧損,基本上處在三個環節的循環。
主持人:等于融資去堵那個漏,這個漏永遠堵不上,還是需要大批量的資金去撐起來。
羅清啟:這個大資金大規劃。現在這個比較散的資金,基本上是在平衡或維系這個產業鏈鏈條的運作,但是能不能搞出有競爭力的技術能力,這是一個關鍵。比如我五年之后,中國在面板顯示領域里面,是世界一極,我們的面板不需要進口,未來下一代面板也不需要進口,未來只要在面板顯示領域里面,我們不需要進口了,我覺得這是一個目標,而不是說我們在哪投了一個工廠,在那投了一個面板廠,在那投了一個面板廠,這些融資都是小融資的手段。如果小融資手段,作為有利息,資本市場條件限制,最后這個融資過程就會停下來。也就是說,我覺得現在缺少一個大計劃,大的戰略。用五年,我的面板未來就不需要進口了,這個戰略和它配套,需要多少資金,需要多少人,需要誰來做,然后把這個勾畫出來,去解決這個資金的問題。
主持人:您的意思是,有一個長遠的規劃,把這個事情徹底去解決掉,而不是說有了問題再去想辦法,再去解決,再出了問題再去解決。
羅清啟:我認為這個可以發行大規模的項目債,我認為它不一定非要像在資本市場和銀行貸款的方式。這種大的專項項目,發債之后,可以最后向人民銀行去轉這個債,債轉股,也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貨幣注入點來算。在人民銀行那個地方去勾掉這個項目債。什么意思呢?一個經濟體發展規模越來越大的時候,它相對配套的資金量會很大,發幣的數量會很大。你建了這么大規模的項目,拉動經濟的發展是很大的,幾十億,上百億,以美元來計的東西,可不可以把它作為一個貨幣注入口,形成一個貨幣的注入口來對待。就是我們現在要繞過政策性貸款、貼息貸款或者從商業銀行的貸款,或者從資本市場的融資,這些財務成本都非常高。再一個它的資金規模受限,這樣就會有一個問題,天天追先進,天天不先進。
現在說那個人跨欄第一名,世界,劉翔,多少速度,12秒。你達到11秒99就可以追上他。怎么能達到11秒99?這個產業鏈布局要布開的話,一代一代往下走會怎么樣?我們應該怎么把他贏掉,去倒推這個方式,融資方式完全顛覆,我覺得這樣才可以。
最后你會發現這樣一個東西,天天追先進,天天不先進。五年、十年在做,你十年一直在虧,最后資金規模巨大,但是都零花了,也沒有培養一個產業競爭能力。
主持人:到頭來得不到一個好的結果。有媒體報道,說中國政府已經決定批準三星電子和LG在中國投資建立液晶面板工廠,目前三星、LG在全球的液晶面板居于前兩位,今后國內液晶面板企業和彩電制造企業將面臨怎樣的競爭形勢和態勢?
羅清啟:我覺得現在是一個面板轉移。現在你會看到日本、韓國包括臺灣都在造面板,我們世界的面板就在這個區,還有中國大陸。你要跨過這個區域。你要向大陸轉移面板的時候,它可以去降低關稅,你要往里轉,未來出現一個什么概念呢?面板的價格比較低,面板比較經濟,這里面就有一個問題,這些國家和地區的面板向大陸轉移的時候,會給我們再投資的項目造成一定壓力,為什么?因為它的成本差會減少。現在說到大陸來,那些面板沒有到大陸來的時候,如果我們制造的話,成本很低,我們有這個價格優勢,現在這些外資的企業紛紛往里轉面板企業,你也在造面板,當你造出來的時候,你的經濟性又不夠,所以就對面板企業,對我們本土的面板企業的壓力很大。
主持人:現在像本土的面板企業,包括整機企業,應該怎樣去面對這個問題呢?
羅清啟:我覺得要有一個大戰略。不是單個企業可以面對的,面板價格肯定是要下降的。
我剛才講過了,外資面板的介入,對在建本土的中資面板企業是有經濟性的壓力,還不說技術方面的壓力。對整機企業的壓力也很大,為什么?外資也是屏機一體,它的屏的成本降低,整機的成本降低,最后它的整個運行成本都很低,中國企業成本很低,不是有一個替代嗎?我認為轉移,會對屏,對中資的屏企和中資的彩電企業會帶來經濟性的壓力。
主持人:非常感謝羅老師精彩的講解,本期節目到此結束,下期再見!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