虧損、“吃不飽”、依賴政策扶持——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企業(以下簡稱處理企業)似乎終于可以徹底擺脫這些負面的修飾詞。業內早已盛傳,一拖再拖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制度有望于2012年7月落地。面對如此的利好消息,處理企業能否化繭成蝶,迎接行業發展的美好時代?
政策真空期的尷尬
對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而言,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無疑是巨大的福音,各地回收上來的、源源不斷的廢舊家電令不少原本“餓得慌”的處理企業終于能夠“全馬力”運轉起來。然而,好景不長,2011年12月31日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如期落幕,處理企業的好日子也戛然而止。
2012年1月5日,商務部新聞發言人沈丹陽明確表示,商務部將總結家電下鄉和家電以舊換新經驗,及時研究、制定接續政策。如今4個月轉眼已經過去,被處理企業給予厚望的接續政策仍舊如同空中樓閣。
據《電器》記者了解,目前各地承擔家電以舊換新拆解任務的處理企業,多數已將政策實施期內回收的舊家電拆解完畢,“吃不飽”的局面故態復萌。湖南萬容科技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宇平用“坐過山車”來形容處理企業情緒和處境的變化。他表示,像萬容這樣擁有回收網絡的企業狀況還好一些,有些企業廢舊電器庫存量恐怕已經接近零。多位處理企業負責人坦言,家電以舊換新結束后,工廠開工率又恢復到政策實施前的水平,大概只能滿足設計拆解能力的20%~30%,甚至更少。
目前來看,處理企業唯一可以期待的就是有望于7月1日啟動的廢舊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這就形成一個至少為期半年的政策真空期,考驗著處理企業的生存能力。”張宇平說。
對于處理企業而言,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期無疑是至今為止活得最舒坦的一段日子。然而,家電以舊換新政策也讓不少沉浸于喜悅中的處理企業“驚醒”。“家電以舊換新掀起各地處理企業成立熱潮,不少企業盲目進入這一行業。”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市場部經理苑杰說,“如今政策到期結束,這么長的政策真空期讓不少沒有準備的企業傻了眼。”
有業內人士預測,此前盲目進入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的資本很有可能會在政策真空期內避險逃出,會有一些企業因此倒閉。
從“輸血”到“造血”
電視機85元/臺、冰箱80元/臺、洗衣機35元/臺、空調35元/臺、電腦85元/臺,這是《廢棄電器電子產品處理基金征收使用管理辦法》(以下簡稱《基金管理辦法》)(送審稿)中給出的補貼標準。處理企業可以按照實際完成拆解處理的廢棄電器電子產品數量獲得補貼。
面對這筆期盼已久的資金,處理企業似乎早已計劃好如何使用。受訪處理企業負責人均表示,基金補貼到位后,將主要用于抵消回收廢舊電器電子產品的成本,從目前確定的額度來看,仍難以完全抵消企業的回收成本,基金補貼的注入對于處理企業下一步發展至關重要。“有了基金扶持,正規處理企業就有了更足的底氣與個體回收商販競爭,從消費者手中獲得更多的廢舊電器。”苑杰說。
基金如同新鮮的血液,將給處理企業帶來更多生機。大連環嘉集團有限公司家電拆解部經理鄒曉光認為,目前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仍處于政策主導期,基金制度實施將令行業發展軌跡發生變化。
在華新綠源環保產業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王建明看來,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對于華新環保以及整個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而言都是千載難逢的發展機遇。《電器》記者調查發現,不少處理企業都借助家電以舊換新政策搭建的平臺,深入拓展回收渠道,積累拆解處理經驗,提升企業無害化處理能力。
事實上,不少處理企業已經不只將目光緊緊盯在基金上,開始努力探索自身的“造血”功能。基于廢舊電器電子產品拆解,擺在拆解企業面前的通常是兩條路:一是技術設備輸出,二是再生資源利用。據苑杰介紹,目前多數具備規模的處理企業都朝著這兩個方向發展,只有這樣,處理企業才能具備自身發展動力,逐漸擺脫政策依賴性。萬容是拓展拆解設備輸出的好例子。張宇平表示,單純做拆解很難獲得更多的生存空間,目前萬容經營狀況良好,拆解成本虧損可以依靠設備輸出的利潤來彌補。
“家電以舊換新可以說是中國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發展歷程中濃墨重彩的一筆。家電以舊換新運行模式目前已經磨合得比較好,已有信息管理平臺都可以在基金制度實施時沿用。”與張宇平看法相同,不少處理企業都認為,不僅對企業,即使對國家而言,家電以舊換新積累的經驗、形成的模式在吸收和優化后都頗具價值。有企業人士坦言,基金制度應該多借鑒家電以舊換新的成熟經驗,如果重新建立信息平臺,處理企業還需要重新熟悉新系統,制度也需要更長的磨合期。
美好時代的隱憂
家電以舊換新政策的實施,讓不少處理企業在政策扶植下如沐春風,也深刻地感受到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可以期待美好未來。同時,基金注入的利好因素無疑將推動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進入迄今為止最美好的時代。
“這個行業是‘看上去很美’。”張宇平頗有感觸地對《電器》記者描述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目前,行業發展的利好因素較多,但是還存在不少問題。真正進入這個行業后,如果企業沒有一份信念和執著很難堅持到最后。”
“由于看好行業發展,不少企業近幾年進入廢舊電器電子處理行業,競爭越來越激烈。”據苑杰介紹,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前,通常只有經濟較為發達的省份才有處理企業,很多省份都沒有處理企業;家電以舊換新政策實施以后,幾乎所有省份都建立處理企業,企業數量大增。“以北京為例,除了華新環保,還有兩家處理企業。”
不少處理企業負責人都對目前企業數量大幅增長的情況表示擔憂。某臺資企業負責人不無憂慮地對《電器》記者說:“臺灣地區處理企業數量非常可觀,但是這種自由競爭也帶來很多問題。由于廢舊電器電子產品報廢量有限,大量設備閑置,造成嚴重的資源浪費。”
據苑杰介紹,事實上2005年以前臺灣處理企業還是經歷過非常好的時期,那時臺灣地區只有3家處理企業。“雖然目前基金制度即將啟動,但是國內企業面臨的局面已經同臺灣地區2005年以后的自由競爭市場時期一樣。國內企業可能會為獲得有限的廢舊資源而產生競爭,如果沒有控制好,容易演變為惡性競爭。”
回收環節仍是最困擾處理企業發展的問題。“收不到廢舊電器,處理企業做得就是‘無米之炊’。”張宇平認為,應該鼓勵處理企業和回收企業聯手做大做強,這樣既可以解決來源問題,也可以促進循環經濟體系形成。
可喜的是,已有企業開始這樣的嘗試。同和環保再生事業有限公司和住友商事株式會社兩大擁有先進拆解再利用技術的日本企業,于2010年與以回收業務見長的天津綠天使頂峰資源再生有限公司,共同成立天津同和綠天使頂峰資源再生有限公司。
雖然基金到位將給處理企業帶來巨大的資金支持,但是不少企業仍懷著一絲憂慮。“我們非常關心基金征收到發放整個流程的搭建以及企業資質審核,這將影響這一制度的實施效果。”蘇州通和資源綜合利用有限公司營業部副課長張雅杰表示,處理企業拆解量關系著企業獲得補貼數量的多少,只有盡量完善流程,準確認定拆解量,才能讓廢舊處理基金真正發揮應有的效果。
同時,按照《基金管理辦法》的規定,財政部、商務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環境保護部、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國家稅務總局、海關總署等國家機關以及地方各級環境主管部門都將參與基金的征收、發放及管理過程,如何協調各方形成統一合力,讓基金制度真正落實到實處,似乎仍沒有妥善方案。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企業負責人表示,從目前的制度設計來看,多頭管理無法避免,未來運行中到底以哪個部委為主,制度執行缺少主心骨。
“目前很多人對于廢舊電器電子行業的理解不正確,希望以此賺取利益。”與張宇平相同,很多處理企業負責人都認為,廢舊電器電子行業帶有環保公益的性質,以推進國際化長遠發展為目標。“行業需要的是堅守者,是對這個行業有深刻理解的人,而不是那些想掙快錢、撈一筆就走的人。”苑杰說。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