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中國電信(微博)、中國聯通(微博)在實現國資委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上遇到的戰略天花板,是沒有跳出波特企業競爭戰略中,成本領先戰略與差異化戰略不相容這一傳統工業化局限。
文 周瞰
一、規制失靈導致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利潤失血的戰略盲區分析
1、電信改革業態定位不準
電信業在產業融合大背景下的準確定位應是ICT,但電信改革的定位卻是CT。這個定位本身,足以帶來企業上千億的利潤流失。
根據摩根斯坦利對未來十年移動互聯網的預測,中國市場上語音業務(CT業務)是持平增長趨勢,而數據業務(IT業務,而非指CT流量業務)是高速增長趨勢。因此數據業務收入占比,就成為決定利潤走勢的基本面因素。
此前電信改革是在CT主導全產業的大判斷上做出的。我們看到,《關于深化電信體制改革的通告》的指導思想是“以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為契機,合理配置現有電信網絡資源,實現全業務經營”等等,把主線確定為適應電信技術發展趨勢和全業務經營的需要,通過深化改革,促進電信業持續健康發展。這里完全忽略了ICT中的IT。
這種定位也許符合當時的實際,但嚴重脫離現在和未來的實際。因為我們看到,在美國ICT產業,如移動互聯網領域,主導者早已經是IT出身的蘋果、谷歌等,而不再是CT出身的AT&T。無視IT就無法在ICT產業占到上風。
典型的產業定位認識,是認為互聯網業務是電信業的增值業務。相當于說,CT業有基礎業務、核心業務,IT業沒有基礎業務、核心業務,IT與CT合成ICT后,IT的基礎業務、核心業務自動消失,全行業成為CT的增值業務。這埋下了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受反壟斷調查的禍根。因為這必然導致運營商的行為,許多是以損害IT企業的核心業務為前提的。這也是為什么搞互聯網的人會積極參與電信改革,加入反對壟斷的原因所在。
從這個角度看全業務經營,更像企業微觀定位,而非國家的政策定位。因為全業務經營所指語音、數據、視頻中的數據業務,在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實際操作中,變為沒有數據核心業務(IT核心競爭力所在)的數據增值業務在經營。這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無法獲得行業演進到ICT階段后的國際競爭力的戰略上的原因。中國電信在互聯星空上的慘敗,就是沒有數據核心業務(相當于北約飛機)“炮火”掩護,去從事數據增值業務(相當于利比業反卡扎菲的步兵)的結果。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一系列極端化的行為,是在這樣一種背景下誘發的:如果只做管道,就會被邊緣化;如果進行數據業務,又找不到核心競爭力。最后只好去擠壓互聯網企業生存空間,觸到了互聯網產業的核心敏感地帶,在作為他們盲區的數據核心業務地帶,引爆了反壟斷的地雷。這件事積極的一面在于,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可以通過這個窗口,對ICT產業的真實結構,進行重新審視。
2、市場結構定位不準
再看電信改革指導思想中“形成適度、健康的市場競爭格局,既防止壟斷,又避免過度競爭和重復建設”。同樣落后于發展的實際。
實際情況是,以數據核心業務支撐起來的互聯網,正在形成一種介于市場和企業之間的第三態組織,支持著完全競爭與完全壟斷之間的第三態市場結構。我們可以稱之為新壟斷競爭結構,表現為平臺基礎業務自然壟斷,應用增值業務完全競爭;二者通過API(應用程序接口)融合,不僅不發生沖突,而且可以相安無事共處,強大的壟斷與強大的競爭相互依存,相得益彰。在蘋果模式中,二者以三七分成,形成穩定市場結構(保值增值的平臺方得30%,高風險高收益的應用方得70%)。這種市場結構,實際是鮑莫爾的可競爭市場結構的改良變種。以前認為非現實的可競爭市場結構規制思路,忽然成為互聯網自發的穩定選擇。無形中解開了電信改革一個死結:免費的平臺相當于在承擔普遍服務,收費的應用相當于進行自由競爭,將自由競爭所得的30%回報給普遍服務提供者,就可以完全解脫對政府普遍服務投入的依賴。這同前一方案所說“由應用部門購買服務的方式,讓資金回到寬帶運營商的層面”是同樣道理。云計算“產品免費,服務收費”的模式的大規模推廣,可以在產業級支持這一機制運行。
從理論上說,這正合了楊培芳的預見:“電信行業既不搞政府集中控制模式,也不搞自由分散的傳統市場模式,而是正在形成一種‘公共理性市場模式’”;“我國電信行業必須超越傳統經濟競爭——壟斷‘兩元對立’的思維模式,用網絡新經濟視角和兼容、平等、共贏的‘三元合作’思維模式,加快建立有效競爭格局”。ICT產業規制,與CT產業規制的關鍵不同,正在于此。
由此影響到電信專家議論紛紛而無解的三大問題的解決:
電信規制目標的平衡,在國家、產業和消費者之間。原有市場結構下,處理不好會成為零和關系。現在變成了互補關系。
國有企業本質的平衡:在普遍服務與保值增值之間,原有市場結構下,處理不好會成為零和關系。現在變成了互補關系。
運營商壟斷的兩大借口將不再成立。運營商借1996年國務院第195號令的漏洞(把安全責任放到運營商頭上),將安全和普遍服務,當作維護壟斷的“人質”。在互聯網形成的新市場結構中,將不再成立。安全和內容可以由專業部門來管,普遍服務可以通過市場實現。(農村電子商務發展證明農村信息化也將走上可持續發展道路,因此農村服務也不再能作為壟斷的借口)。
電信改革需要把握市場結構變化帶來的機遇,這個機遇同樣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飽受普遍服務之“苦”后,像蘋果、騰訊那樣通過提供免費服務獲得巨大贏利的機遇。
3、對企業競爭戰略的認識不準
在原有市場結構下,對“有效競爭”已落后于互聯網形勢,決定企業競爭力關鍵的基本面因素,也就是企業競爭戰略,正在發生革命性的變化。
原來理解所謂有效競爭,“就是將規模經濟與競爭活力兩者有效地協調起來,從而形成有利于長期均衡的競爭格局。有效競爭是中國電信業改革的目標之一”。
這種理解犯了戰略性錯誤。致命地漏算了范圍經濟(越差異化越經濟)這種趨勢。不符合中國經濟的大走勢,也違背了轉變發展方式的要求。
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現在利潤下降,從企業競爭戰略角度講,正是無法適應差異化造成的。因為語音業務比較同質化,數據業務更加差異化。用同質化的規模經濟和成本領先戰略,去面對差異化的市場,自然與蘋果、谷歌等低成本差異化的企業,在戰略上距離越拉越遠。
而IT不同于CT的主要之點就在于,數據業務企業更適合低成本差異化的企業基本競爭戰略(錢德勒的范圍經濟戰略,或長尾戰略);電信業務企業更適合高成本差異化的企業基本競爭戰略(波特的差異化戰略)。錢德勒與波特在差異化上的成本曲線,切線斜率正好相反,代表相反的兩種生產方式。這一點沒有被深刻認識到。說明對轉變發展方式研究不到位。
企業競爭戰略都偏離了,企業競爭力偏離,就像孫悟空跳不出如來佛掌心一樣自然。
[NextPage]
二、針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弱點加以補救的電信改革思路建議
1、調整電信改革指導思想
將“以發展第三代移動通信為契機,合理配置現有電信網絡資源,實現全業務經營,形成適度、健康的市場競爭格局,既防止壟斷,又避免過度競爭和重復建設”,調整為:以發展移動互聯網為契機,合理配置現有信息技術與電信網絡資源,實現網業分離,形成普遍服務與保值增值互補,基礎平臺業務與增值應用業務互補,壟斷與競爭互補的新型市場結構,促進技術融合、業務融合、產業融合。
2、調整不適應ICT融合的管理體制與產業政策
合并軟件與服務管理部門與電信管理部門,解決造成中國CT與IT兩張皮的管理體制分割問題。
鼓勵電信業與軟件服務業的跨行業兼并重組。電信改革以往總是在電信業內排列組合。現在如果看清短板在IT,就應以產生世界級的ICT企業為目標,推動進行IT與CT企業之間的跨行業整合。舉例來說,如果發現蘋果公司的數據核心技術是靠中間件(WIDGIT),那對應的國內中間件企業,如何補進中國電信或中國聯通?如果超越蘋果公司的下一步靠P2P,那誰具有世界水平,沒有應該像“核心高基”那種力度,在科技部支持下開發出來。集中力量,幫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掌握IT核心技術、數據核心業務,加強ICT核心競爭力。
3、推動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內部網業分離
1)簡單回顧
網業分離在中國電信改革中,最早可追溯到王小強的公用網與服務分離結構下的改革方案。這個結構至今仍未過時。它的要點是基礎網絡與其它運營商,通過接入價格管制結合,再通過價格管制,與可競爭性活動結合。闞凱力等專家對網業分離也有較多研究。
2)國際經驗
BT在網業分離中提出接入平等原則EOL(Equiva-lence of Inputs),即在提供產品或服務時,應該在相同的條件(包含價格和服務品質)、相同的時間尺度、相同的系統流程,以及相同的商業資訊的前提下,對所有的競爭性運營商(包括BT自己的零售業務部門)一視同仁。
3)分離目標
推動內部網業分離的目標,是增強企業活力,以開放方式激活數據業務、應用服務活力,實現業務倍增;同時加強核心業務競爭力,處理好網絡基礎業務與信息應用服務關系。
要通過新的現代企業制度改革,充分調動企業發展數據業務和信息應用服務的積極性;充分利用企業外部資源,進行跨企業邊界的資源整合。通過公平競爭,理順產業關系、企業關系,實現多贏。
4)分離模式
網業分離有不同的模式,包括會計分離、功能分離、結構分離和所有權分離等形式。其中功能分離值得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借鑒。中國電信和中國聯通可以嘗試將運營業務分拆為兩部分,一部分投資并運營電信基礎設施;另一部分在網絡上提供服務,和其他公司一起競爭,允許保留所有權不變。
5)規制原則
在電信接入上,網業分離要求非捆綁網絡元素接入(Unbudled Access to the Network Elements)。要求主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向其他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其全部或部分網絡元素的出租、出售服務,而不進行捆綁。
在互聯互通上,網業分離要求遵循非歧視性原則。主導電信業務經營者應當基于平等待遇原則,向提出互聯互通請求的所有電信業務經營者提供相同時限、相同資費、相同條件、相同方式和相同質量的互聯互通服務,以防止主導電信業務經營者采取扭曲市場競爭的措施實施不公平的互聯互通行為,妨害電信競爭市場的公開性、公平性和公正性。
4、建議企業推進配合網業分離的管理創新
同互聯網企業相比,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利潤失血的重要原因之一,是缺乏“由應用部門購買服務的方式,讓資金回到寬帶運營商的層面”這一收入來源。這不完全是電信改革本身的問題,也不是發改委、工信部解決的問題,而主要是國資委下中央企業自身改革的問題。上述網業分離主要解決普遍服務與保值增值互補機制問題,但保值增值本身還要靠企業改革配合實現。因此在這里一并向企業提出建議。
1)進行現代企業制度創新
以往國有基礎電信運營商改革方向是建立現代企業制度。現代企業制度主要著力點在所有權與經營權分離。這種改革在國際金融危機后開始過時。互聯網影響從生產力傳導到生產關系,最突出影響是將更加“現代”的企業制度的重心,放到所有權內部,實現支配權與使用權的分離。例如中遠集運“變擁有為控制”(以租代買)的經驗就是一例。而云計算就是支配權與使用權的分離互補的最佳實現方式。
這種新產權改革可能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業績產生的一個積極影響,是在網業分離中,利用數據化的生產資料和固定投資可零成本復制(供增值業務分享)的特點,把生產資料與固定投資放到云上(網絡中);使差異化的增值業務得以實現輕資產運營。舉例來說,蘋果商店模式中,差異化應用服務,并不是象中國電信這樣,內部開發,而是通過免費提供平臺和開發工具,由四五十萬開發者以輕資產方式進行運作。這是領先的互聯網企業普遍采取的產權模式。可供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借鑒。以此方式,可以幫助中國電信、中國聯通低成本地利用IT產業的外力,民營企業的外力,加強自己,實現ICT產業和諧。
2)進行戰略創新
當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實現國資委做強做優,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一流企業目標上遇到的戰略天花板,是沒有跳出波特企業競爭戰略中,成本領先戰略與差異化戰略不相容這一傳統工業化局限。
這一戰略局限在實戰中的表現,就是企業一線員工辛辛苦苦打了一年價格戰,把市場占領后再一看,利潤極低,與互聯網企業在數據業務主戰場上的差距越來越大。問題出在,戰術層面發揮競爭力的潛力,受到戰略落后的限制。
互聯網領先企業則普遍采取了與波特相反的企業競爭戰略,即低成本差異化戰略。這種戰略把波特認為不可能結合的低成本與差異化進行了嫁接。
經過研究,實現這種戰略的秘密在于兩個條件:第一個條件,擴大初始固定投入,縮小邊際投入,(通常中間通過API在相同或不同所有權主體間進行切分和聯接,實現支配權與使用權分離),意圖是造成報酬遞增條件。這一研究發現促成新古典主義經濟學向新經濟增長理論的轉變。第二個條件,將初始固定投入(經常是核心業務),從原子業務,向數據業務轉變,形成數據核心業務。意圖是利用數據固定投入可零成本復制特性,造成報酬遞增效果本身,從斯蒂格里茨、克魯格曼的規模報酬遞增,向潘澤的范圍報酬遞增的轉變,達到翻轉波特差異化戰略的實戰效果(改變成本曲線的切線斜率方向)。
以此可以從基本面上,戰略性地扭轉中國電信、中國聯通難以實現低成本高利潤的問題,通過戰略創新,跟上互聯網時代的步伐。
3)進行模式創新
兩化深度融合,要求企業模式創新。模式創新是發展方式轉變在生產方式轉變上的具體落實。
具體到ICT業務來說,當前以“平臺基礎業務+API+應用增值業務”為特征的蘋果模式,正取代全產業鏈經營(包括全業務經營),成為模式創新的主流方向。
在網業分離條件下進行全業務經營,獲得利潤高增長,要區分、處理好兩類數據業務。一類是自身的數據業務,一類是應用服務商的數據業務。根據前述規制原則,運營商要平等對待這兩類業務。這構成對全業務經營的嚴峻挑戰。是采用相對封閉的全產業鏈模式(如歐洲手機生產模式),還是開放的模式(如谷歌模式),美國爭論也很激烈。從趨勢看,明顯開放模式對保持利潤高增長的潛力更大。這一點也應注意。
4)進行業務創新
數據核心業務薄弱是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的突出業務短板,也是其數據增值業務收入不佳的內在原因。
數據核心業務,是決定數據增值收入的關鍵。目前中國電信、中國聯通在數據核心業務上與美國ICT企業 的差距是全方位的。具體包括基礎數據技術支撐層、基礎數據業務支撐層和ASP支撐層業務上幾乎全部高地的失守。在這種條件下開展互聯網增值業務,相當在沒有北約飛機掩護下,單純靠步兵去沖擊卡扎菲,效果可想而知。為此,需要提高對數據核心業務的重視。
目前,無論是中國電信“基于網絡和平臺的綜合信息服務商”(智能管道、綜合平臺、內容應用參與者),還是中國聯通構建智能普適網絡的想法,都不足以在國際上占據ICT產業制高點,更多強在偏于CT的智能管道。有些還與網業分離相悖。除非中國電信、中國聯通甘心在ICT全局中被互聯網企業邊緣化,在現有行業排名中往騰訊、百度以下的更低位置繼續下滑,否則就還需要進行更大力度的業務創新。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