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顛覆彩電硬件盈利模式
其實,采用硬件低價的策略殺入電視市場的互聯網企業,在入市之初并不被業內人士和媒體所看好。
當時,不少媒體和業內人士以為互聯網企業只是在打“價格戰”,對此不以為然,在他們看來,對于早已經歷了90年代價格風雨的傳統家電廠商來說,“價格戰”不過是一場玩剩下的小把戲——互聯網企業以持平甚至低于硬件設備成本的價格售賣產品,這種“賠錢的買賣”只適用于短期開拓市場,長期以往難以為繼,因而互聯網企業唱衰的論調不絕于耳。
然而,“攪局者”們并沒有如業內人士預期那樣鳴金收兵。
互聯網企業始終堅持電視機硬件產品的低價策略,甚至喊出了“硬件免費”的口號,產品持續進入市場,在消費者群體中引起了不小的反響,品牌忠誠度較高的消費者數量越來越多,積聚成龐大的“粉絲”群體。
出乎所有傳統家電企業的意料,反其道而行的互聯網企業接著使出第二計——“擴展盈利路徑”。樂視、愛奇藝等互聯網企業僅僅將電視產品作為吸引消費者的一個入口,積極開辟其他的盈利路徑才是他們的劍鋒所指。出售電視內容、售賣電視產品周邊配件、吸引消費者購買品牌其他硬件或服務等后向收費的盈利模式不斷浮出水面。
有了穩定的新盈利來源,互聯網企業的硬件低價優勢得以長期保持。此時,大多數傳統家電企業才如夢初醒,原來“硬件免費”并非互聯網企業為了拓展市場的自戕。
隨后,傳統家電生產廠商開始紛紛跟進,智能電視機硬件的高價圍墻開始崩塌。整個電視機行多年的硬件盈利模式,被“互聯網入侵者”徹底顛覆。
經過一年的探索,樂視TV第一季度財報全線飄紅,其在內容收費方面運營收效不錯。看到樂視的業績,越來越多智能電視的生產廠商開始重視開發電視內容和相關服務,后端收費模式得到不少業內人士的廣泛認可。
·“粉絲經濟”受到家電企業推崇
互聯網企業大舉跨界入侵,為家電圈兒帶來了不少新鮮玩意兒,其中互聯網企業“粉絲”對品牌崛起起到的重要作用和帶來的大規模經濟效應,讓傳統家電企業嘆為觀止。
與傳統家電企業相比,年輕的小米、樂視等互聯網企業卻擁有超強傳播互動能力,旗下聚攏的大量“粉絲”是其重要的無形資產。擅長“造節”的互聯網企業通過一次又一次大規模地創造消費“節日”,形成了強大的“粉絲經濟”效應,對互聯網企業品牌崛起至關重要。
從小米的發展模式可以看出,“粉絲”與品牌的關系不僅是購買與被購買、關注與被關注的關系,更像是一個完整的雙向價值鏈。
企業與“粉絲”的良好互動,能夠幫助企業掌握用戶需求和偏好,為用戶提供產品的最大價值,用戶在這個過程中與企業建立了互信基礎,品牌忠誠度不斷提高,其他品類的產品的銷售也變得更加順暢。
受互聯網企業影響,志高、康佳等傳統家電企業也意識到了“粉絲”的重要性,開始加強與“粉絲”互動,積極推進“粉絲”文化的建設。
志高空調副董事長兼總裁黃興科認為,與家電賣場、電商、微信等銷售渠道相比,“粉絲”才是企業最高級別的渠道,組建“粉絲”俱樂部,增強消費者對企業的黏性,既能夠幫助企業順利實現銷售,又能夠幫助企業第一時間掌握消費者的情況,不斷改善售后服務。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