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業內最振奮人心的消息莫過于家電核心器件冰箱壓縮機首次登頂世界冠軍。中國家電核心器件的崛起會對全球白電產業格局帶來怎樣的影響?記者就此采訪了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先生。
外資白電的最后“王牌”失效
記者:據報道,華意壓縮2013年產銷量達3400萬臺,全球市場占有率達30%,超過恩布拉科成為全球最大的冰箱壓縮機企業,這意味著什么?
羅清啟:這是中國家電業核心器件領域的首個世界冠軍,是白電產業板塊加速重組的重要信號。
我國企業成為全球最大的壓機供應商后,全球從分供方到制造、零售、消費群等都會圍繞其形成一個新的生態圈,這將取代原來的生態圈。中國壓縮機企業把量做到全球最大,可以享受全球規模帶來的成本優勢和技術優勢,而歐洲、北美、日本三個高成本區內的壓機企業越來越已難以控制成本和技術,今后壓機企業將會進一步整合。
從產業發展來看,外資家電在全球之所以保持一定優勢,與其縱向一體化的產業布局有密切關系,核心器件是其最后一張王牌。核心器件話語權的轉移,實際上意味著中國已經開始對發達國家的白電產業進行真正的替代。華意壓縮成為全球第一大壓機企業可以從量和質兩個方面滿足國內白電企業對核心器件的要求,打破長期依賴外資技術的瓶頸,國內白電產業的核心競爭力優勢將進一步放大。
有了核心器件才有產品定義權
記者:有數據顯示,目前我國家電行業的平均利潤率僅為2%—3%左右,遠低于國外家電業的平均利潤水平。我國家電企業在核心器件上的突破會對國內產業鏈條有什么影響?
羅清啟:核心器件上的突破賦予了中國企業產品定義權。現在國內企業把壓縮機的量做到全球最大,那么整機企業對整個行業及產品的把控力度就增強了。冰箱產品的核心功能都是基于壓縮機等核心器件的支撐才得以實現,否則即使有好的產品創意,也很難實現產品落地。
如果沒有核心器件的支撐,行業發展主導權就一直掌握在外資手里,國內家電產業的成長就沒有根基。外資在微笑曲線的兩端攫取整個產業鏈90%以上的收益,而缺乏核心技術能力的國內企業只能用廉價勞動力分食不到10%的收益。
“制造大國”的帽子中國已經戴了很久,核心器件領域的突破是中國企業轉型“智造”的一個里程碑,中國家電企業今后是靠能力競爭,獲取核心產業環節的收益。
網絡越開放核心器件研發越關鍵
記者:互聯網時代的核心特征是開放、協同,企業在研發、生產過程中需要的資源可以在全球范圍內整合,那么我國的企業發展核心器件的技術還有必要嗎?
羅清啟:互聯網時代是開放的,但我們需要明確開放的對象是誰。我認為,互聯網時代相對于工業時代來說是對用戶更加開放,而對競爭對手是更加封閉。這個道理理解起來很簡單,企業把自己的核心技術在利益攸關方的生態圈內共享能實現價值最大化,而與對手共享核心技術會使技術失去價值。從這個角度看,互聯網的開放加劇了行業核心技術的不開放程度。
在家電產業發展方式上,中國原來走的是“用市場換技術”道路,但是讓出了市場卻沒有換來核心技術,同時,購買發達國家的技術永遠跟不上現在技術更新及市場變化的需求。在這兩個背景下,企業擁有自主的核心技術就比以往更加重要。我國家電企業專注研發自主的壓機技術是從產業經營的根基上做突破,這不只是解決了壓縮機的問題,而且形成了一整套的自主創新體系和自主研發能力,可以推動國內冰箱產業、家電產業乃至其他產業等關鍵節點的自主研發和后續發展。
中國家電業開啟高速發展“引擎”
記者:眾所周知,惠而浦、伊萊克斯等外資白電企業近幾年發展緩慢,而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中國白電企業迅速崛起,在國際市場上的競爭力也越來越強,這與國內壓縮機等核心器件快速發展有何關系?
羅清啟:核心器件與產業發展之間是相輔相成、相互推動的關系。一方面,國內白電企業把規模做得再大,市場最大的紅利也是被外企獲取,這種規模迅速擴張與低利潤的矛盾要求國內企業自主研發核心器件,改變目前行業中分工及利潤分配的不平等現狀。另一方面,國內壓縮機等核心器件的技術成熟后,白電產業的制空權就掌握在自己手里,就相當于汽車有了引擎一樣,中國白電產業迅速發展就會后勁十足,真正成為全球市場的最大受益者。
在核心器件的研發過程中,除了企業積極配合之外,也需要國家相關部門制定清晰的產業戰略和一整套涵蓋技術研發、產業配套布局的發展計劃。有了國家的宏觀調控,企業、院校和研究機構之間可形成高效協同效應,把全國的人才、資金等資源集合起來進行基礎研究,形成官產研學的研發資源共享機制,這樣才能取得更大突破。(來源 慧聰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