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電網 HEA 9月4日原創]從3月份到9月份將滿6個月的“鴻夏戀”曲折不斷,輾轉復雜,尤其是上周四鴻海集團董事長大方“爽約”中外媒體,令輿論和業界一片嘩然,甚至直接促動了夏普社長奧田隆司為達成協議欲親自前往臺北造訪郭臺銘。
然而,就在夏普社長奧田隆司拋出橄欖枝,公開宣稱欲以最近的平均股價來抵充鴻海此前的賬面損失時,郭臺銘卻不為所動。雙方一系列的“出位”舉動終于引爆了夏普與鴻海談判的最大爭議焦點。
據了解,從日本大阪堺工廠歸來的郭臺銘不僅表達了對輿論和媒體誤導鴻海的不滿,同時還強調稱,鴻海投資和入股夏普,不是單純的資本投資,重點在于能否參與到夏普經營中去,讓夏普獲利。
據臺媒稱,9月3日,郭臺銘在接受媒體專訪時表示,“若只是資本投資,我要它(夏普)干什么,我又不是創投公司,若只要資本投資,夏普可以找銀行團或投資公司,根本不需要鴻海”。在郭臺銘看來,鴻海與夏普是平等的合作伙伴的關系,而不是簡單的投資人與受資方的關系,鴻海必須介入夏普的日常經營和管理,幫助夏普實現銷售增長和獲利,這才是鴻海的終極目的,也是郭臺銘糾結于鴻夏談判的最大心結。
事實上,鴻海董事長郭臺銘的這一設想并非空穴來風,而是已有例證,最好的證明便是郭臺銘已經完成注資的夏普十代線液晶面板廠。
據了解,從3月份伊始不足3成的開工率到7、8月份約80%的開工率,鴻海集團的入駐對于夏普液晶面板工廠的拉動作用非常明顯,依靠鴻海在全球范圍內的巨大影響力,夏普的面板業績回升速度有目共睹。
因此,郭臺銘認為,鴻夏雙方在液晶面板廠的試驗已經證明了鴻夏介入夏普經營完全能夠提升夏普短期業績,助其未來實現盈利。而入股夏普僅僅是實現鴻海與夏普緊密合作的手段之一,并非重心。
鴻海郭臺銘的憂慮之處在于,即使鴻海能以9.9%的持股比例順利入股夏普,在董事會也僅有一席,而且按照此前的舊協議,鴻海只能參與或列席夏普經營管理會議,并無任何實質性的介入經營管理權,這也是啟動新一輪談判以來,即使夏普奧田隆司釋放“橄欖枝”后,郭臺銘仍然遲遲不愿拍板的原因。郭臺銘的意圖很明顯,即是要獲得實實在在的夏普經營管理決策權,而不是僅以局外投資人的身份充當看客。
然而,面對日本保守的傳統企業文化,能夠讓鴻海入股近1成已經算是非常罕見了。受制于龐大的資金缺口危機,夏普不得不屈身“下嫁”鴻海。時下鴻海董事長郭臺銘又拋出要介入夏普經營管理甚至戰略決策,這對于保守固執的日本人來說,無異于尖刀入腹,難以承受。
但是,面對天文數字般的營業赤字,身抗夏普復興重任,包括夏普社長奧田隆司在內的夏普高層對于鴻海方面提出的重磅需求不得不面臨痛苦的掙扎和抉擇。
分析人士指出,從歷次鴻海與夏普雙方的角逐來看,夏普股價的大幅下跌為鴻海提出進一步的介入構想鋪橋搭路,一系列的聯動戰略為鴻海一次次贏得了談判的砝碼,天平已在鴻海一方。從郭臺銘透露夏普主動提出重議股價到郭臺銘放“鴿子”再到夏普奧田隆司拋出橄欖枝,郭臺銘一直都掌握著每一步談判的主動權。
郭臺銘對于“鴻夏戀”的忠誠,不顯山不漏水,表面上是鴻海與夏普的合作 “只許成功,不許失敗”,勢要為夏普盈利貢獻鴻海一份力量;然而其真正的意圖則是鴻海此次定要介入夏普的經營和管理,擁有參與權甚至未來的事業決策權。這是鴻海從“代工”轉型上游的必由之路,對于飽受代工廉價利潤之苦的郭臺銘而言,只許成功,不許失敗,意義深遠。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