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子商會消費電子調查辦公室最新調研數據顯示,2012年智能電視銷量雖然突破800萬臺,但與產品占有率提高不同步的是,目前智能電視的接通率偏低,平均激活率只有27.5%,這意味著七成用戶并沒有使用智能電視提供的智能化網絡服務。專家指出,智能電視開發者不可能依靠復制智能手機的APP應用模式獲得成功,唯有在內容上推陳出新,開發出獨有生態系統,才能造就盈利模式。
智能電視還算不上“智慧”
中怡康黑電研究總監彭顯東告訴記者,評價智能電視的使用情況主要有兩項指標:一是激活率,指智能電視接通網絡的情況;二是活躍度,指應用程序的使用時間。目前智能電視之所以激活率和活躍度低,是因為消費者覺得電視應用不豐富,體驗不方便。天津市家用電器行業協會秘書長武淦認為,目前看來,我國絕大多數智能電視產品還只是在仿照甚至照搬手機的智能化路徑,簡單移植智能手機中的Android系統,沒有針對電視進行系統優化,陷入了兩難的處境,內容與服務上拼不過個人電腦,操作便利上拼不過智能手機。
獨有生態系統造就盈利模式
記者注意到,讓“電視更智能”的想法不僅只有電視廠商,機頂盒廠商也打起了算盤。“雙核云智能機頂盒”等機頂盒產品正以低價格門檻越來越被市場接受。“囊括資訊、娛樂、游戲三種形式的機頂盒產品可通過內容、廣告、預付卡、電子商務等獲取收入,產生新的業務空間,智能電視廠商肯定也看到了這片商業藍海。”天津理工大學電子信息工程學院院長魏臻表示,但迄今為止,移植到電視上的智能應用還沒有出現商業成功的案例,高清、大屏、多人分享的電視優勢尚未發揮。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我國智能電視產業還只是靠賣硬件賺取利潤,難以通過賣“服務”挖掘產業鏈中更多的利潤。
在武淦看來,對于電視消費者來說,一直以來電視機的最主要功能和核心都是“看”,要想改變這種行為模式,智能電視開發者不可能依靠復制智能手機的APP應用模式獲得成功,也不能一味的吵“智能”噱頭,只有從電視的使用習慣和客廳需求出發,從內容整合上推陳出新,才能打造出真正專屬于智能電視的生態系統和盈利模式。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