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D電視下鄉操之過急 或重蹈 “有價無貨
發表時間:2010-11-22 點擊量:580 來源:
本輪3D彩電的下鄉著實令人意外。因為受價高、片源少、技術有待完善的影響,3D彩電在一級市場尚難成氣候,雖然不少國內外一線品牌均在力推3D電視,但顯然形象展示之意遠大于實際銷售。
下鄉目錄顯示,此次中標的8款3D電視全部來自長虹,受制于彩電下鄉7000元的最高限價,這8款3D電視的價格均定在6999元,并將從12月1日開始銷售。勿庸質疑,6999元的價格明顯低于當前市場價格。筆者走訪廣州市內各大家電賣場發現,50英寸的3D等離子電視即使經過了中秋、國慶“雙節”的大降價,目前的價格仍接近1萬元。也就是說,6999元的50英寸3D電視無疑屬于“賠本競標”。彩電廠家為何要“賠本競標”?筆者認為,“賠本競標”其實也是彩電廠家的一種市場戰略,現在賠本過幾個月可能就不賠本了,廠家都是為制造成本可能出現的下降做準備。因為此次招標的結果將貫穿明年一整年,到明年年中說不定6999元的50英寸3D電視就有錢可賺。”
不過,彩電企業的這種提前“霸位”的舉動,則很可能導致3D電視重演“有價無貨”的現象。事實上,這種現象在前幾輪彩電招標中都有出現,從而導致消費者的不滿甚至投訴。去年2月,當下鄉彩電最高限價為2000元的時候,就有6家國內企業的32英寸液晶電視“賠本”中標,價格全部為1999元。但由于當時32英寸液晶電視的制造成本高于2000元,因此在此后很長時間內32英寸液晶電視都基本處于有價無貨的境況,引發了消費者不滿。
去年5月,國家將下鄉彩電最高限價提升至3500元后,一些彩電企業又將42英寸液晶電視標出了3499元的投標價,不過,由于其利潤極其微薄,很多經銷商都不愿銷售,有需求的農村消費者根本買不到,最終也導致了“有價無貨”的事實?;蛟S,企業出于市場策略考量根據成本下降預期進行提前投標在“規則”上沒有問題,但有關部門應該規范這種現象,以免令農村消費者失望。
再者,3D電視下鄉的實際意義有多大也值得考量。家電下鄉的初衷是什么?是要求投標企業充分考慮農村消費環境差異和農民消費水平特點,研究開發物美價廉、性能可靠、質量保證、節能環保、操作簡單的家電產品。同時,考慮到農民對于家電產品使用成熟度較低,應加強和完善售后、維修及培訓服務,確保農民買得放心、用得滿意。而3D電視目前在國內剛剛啟動,因為節目源、佩戴眼鏡以及價格等問題,國內一線城市消費者尚多處于觀望狀態,此時下鄉是否操之過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