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8月25日,創維集團在京發布帶有DoIby Vision技術的系列產品,其中包括OLED有機電視,一向溫和的創維高調力推OLED技術并宣布量產。而海信在之前的一場媒體溝通會上則宣布將不會使用OLED技術,力挺自家的ULED技術。并直指OLED存技術缺欠,雙方你來我往,火藥味十足!媒體也紛紛跟進發表各自的觀點,陣營分明。一場關于電視未來顯示技術的爭論戰就此拉開帷幕—
主持人:資深媒體人 家電中國網CEO 總編 大海
關注行業熱點、專家辛辣點評、觀點碰撞、權威解讀,家電中國網CEO 總編大海盡邀業內名家,做客本期《博論天下-方向》
嘉賓:第一財經日報 資深記者 王珍
主持人:創維發布OLED新品后,海信接連發聲,指OLED存技術缺陷狠嗆創維,您是怎么看這次雙方的互撕事件的?
王 珍:正如樂視、小米的對撕,讓人更關注互聯網電視的內容一樣,盡管創維OLED最近與海信ULED在輿論上交鋒,但我更愿意把創維、海信都看作是彩電廠“為硬件正名”的陣營。創維、海信的爭論,必將讓消費者重新認識彩電硬件的價值,增加對更好視聽的渴望。在講求眼球經濟的今天海信與創維的互撕未見得不是好事,也是彩電廠向互聯網公司善于炒作手法的一種借鑒。
主持人:從產品、技術方面來講,您覺得OLED和ULED哪個更好一些?
王 珍:從產品、技術方面來講,OLED是下一代的顯示技術,它自發光,無需背光,因此它的黑色可以更純,對比度更高;響應速度也更快;色彩更絢麗,也可以做得更薄。而ULED本質上,是海信以動態背光分區技術優化后的LED背光液晶電視,它在對比度、色彩飽和度等方面都比普通的液晶電視有了大幅提升,貼近OLED畫質,而且性價比更優。OLED電視,受益于上游LGD的2K OLED面板良率的提升,55英寸2K OLED電視已經放到11999元,低于同尺寸高端4K液晶電視的價格,但是,55英寸4K OLED電視的價格還在2萬元左右,因此,價格、面板供應數量仍然是困擾OLED大規模普及的兩大瓶頸。
主持人:您對電視顯示技術的未來發展是怎樣看的?有哪些中肯的建議?
王 珍:從電視顯示技術未來發展來看,我還是看好OLED作為下一代顯示技術的方向。不過,對比于全球一年2.2億臺、中國一年4500萬臺的彩電銷量,無論LGD今年OLED電視面板出貨量77萬片,還是國內今年OLED電視銷量在10萬臺以內,都顯得那么微不足道。因此,OLED對LCD的大規模替代,還言之過早。
但是,彩電顯示技術進入新一個發展周期的苗頭不容忽視。正如過去十多年,液晶電視花了大約七、八年、八、九年才把CRT電視徹底“趕下臺”,如果不正視OLED帶來的新技術潮流(尤其是柔性顯示),可能會在下一個顯示技術浪潮到來時,會措手不及。
OLED與LCD電視將在相當長一段時間內共存,創維預計到2020年國內OLED電視的滲透率將達到15%-20%,也就是說五、六年后,OLED電視銷量的市場占有率才會達到五分之一,可見OLED電視與LCD電視并存的時間至少達到十年左右。
我的建議是,TCL、創維、海信等中國彩電廠正積極向全球擴張,大家借鑒互聯網公司炒作的手法可以,但千萬不要內斗,不要往死里打,一則面對10多家新興的互聯網電視品牌,作為老牌彩電廠重振硬件價值,大家出發點一致;二則三星、LG在海外仍占據高端市場,中國企業應該合力形成沖擊高端的力量,大家還需共同努力;三則在下一輪OLED顯示技術的較量中,目前LGD是唯一一家OLED電視面板供應商,如何既與韓國企業合作,又積極發展國內的OLED面板產業和技術,需要幾大中國彩電巨頭的默契,才能打破面板再次受制于人的命運。(家電中國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