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8”電商戰,是一場格局戰,各電商大佬基于自身在電商格局中的位置而作出相應的作戰方略,如已處于電商平臺爭奪邊緣的當當,大打“攻”字訣,以尋求亂中圈地;而已筑起規模護城河的京東,則打“修”字訣,與其時下追求盈利至上的核心目標遙相呼應。
“6·18”電商戰也是一場基于2012年 數場價格大戰基礎上進行反思后的謀變戰,即價格戰的比拼,開始由單純粗放式對拼走向由各自的競爭優勢而構建的模式戰??梢宰⒁獾?,本次電商輿論戰中,出現 了天貓的“莊”謀、京東的“修”謀、當當的“逆”謀、蘇寧的“O2O”謀和國美的“合”謀等謀局。
蘇寧“O2O”謀:戰火從線上燒到線下
進入6月,電商行業又老生常談掀起“價格戰”。這一次,蘇寧將戰火從線上燒到了線下。
蘇寧云商董事長張近東對外表示,近年來電商迅速發展,對實體零售造成很大沖擊。傳統零售被互聯網同化是大勢所趨,O2O融合零售將是實體零售轉型的必由之路,雙線同價只不過是開啟O2O零售之門的鑰匙。
6月8日開始,蘇寧全國所有門店、樂購仕門店商品將與蘇寧易購實現同品同價。這是全國首例大型零售商全面推行線上線下同價,此舉或可使蘇寧擺脫左右手互搏的尷尬。
按照蘇寧的設想,未來線上主要功能是引流、下單和支付,門店將主要承載服務和體驗功能,甚至可以通過移動設備實現無人值守式購物環境。蘇寧將全面轉型互聯網零售,不僅僅是實體店和虛擬店的融合,而是從企業的底層結構和經營模式上實現向互聯網公司轉型。
分析人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這是易購上線后,蘇寧最大的改革動作,雖然會影響中短期盈利,但可擺脫束縛,正式步入“店商”時代。
雙線同價試水O2O
早在去年“8·18”電商價格戰期間,蘇寧在北京便以3C品類為突破口,試點線上線下同價。此次試水,使得蘇寧在銷售等方面的總體增長達到4~5倍。
在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中,2012年蘇寧易購以3.6%的份額排名第三,在IT行業三張門票的生存法則下,屬于極為敏感的位置。
為了從電商座次大戰僵持的局面中突圍,蘇寧終于狠下決心,將線上線下同價的戰略推行到全國。
在本次“6·18”電商大戰中,作為傳統零售市場中的代表,蘇寧意欲通過打造線下與線上互動的“O2O”模式來卡位。
昨日(6月17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在上海蘇寧楊浦店入口處看到,顯眼位置均張貼公告,明示線上線下同價。與昔日的冷清相比,即便是在工作日,人氣也比以往高了許多。
現場一位銷售人員告訴記者,線下線上同價以后,前來購買的顧客比以往至少多了一倍。“我們要實時登錄內部系統關注蘇寧易購的價格,如果網上價格變動,我們就要及時調整,差不多每天要調三次價,始終要和線上保持一致。”
記者還發現,在門店內銷售的產品身上,除了價格標牌外,還分別印上了二維碼標識,消費者可以在現場掃描后登錄蘇寧易購進行比價。
蘇寧相關人士還透露,蘇寧線上線下同價,不僅無條件與蘇寧易購的網上價格相同,同時也參照國內其他電商企業價格,借助其后臺信息系統,將門店與線上相同的商品成交價鎖定。
毫無疑問,做出雙線同價的決定,對蘇寧是把雙刃劍,刺傷對手的同時也會傷了自己。
但是,這是蘇寧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2012年,蘇寧營收同比增長僅為4.78%,凈利潤更是下滑了44%,公司可比店面銷售收入同比下降12.38%。
同時,蘇寧實體店的毛利率在17%左右,經營成本約為14%,而電商的毛利率僅在5%~7%。雙線同價將壓縮公司實體門店的毛利空間,影響利潤水平。為此,有券商調低了蘇寧的業績預期。
中信證券將蘇寧2013年~2015年的業績預測調整為每股0.18元、0.22元、0.29元,較此前0.37元、0.44元、0.50元的預測下降近半。
轉型的艱難蘇寧公司早有預料,公司副董事長孫為民曾對外強硬表示,為了長遠的戰略,可以犧牲短期的利益。
國泰君安分析師汪睿認為,雖然蘇寧業績會有較大的影響,但是同價戰略將對易購線上的聚客、引流能力產生正面效應,有利于易購大平臺業務的發展和盈利,或許能部分彌補實體門店的損失。
探索“店商”新模式
千億級零售巨頭的轉型,自然引起業界的高度關注。
雖然蘇寧明確表示,為了“線上線下虛實結合”,要做“店商+電商+零售服務商”。但是業界幾乎一邊倒地認為,蘇寧是為了在電商規模上趕超京東。
事實上,回顧近兩年,蘇寧發出的聲音無不與電商相關。但是線下仍然是其最堅實的陣地。2011年年中,蘇寧發布新十年戰略規劃時稱,2020年店面總數增至3500家、銷售規模達到6500億元,其中線上銷售為3000億元。
蘇寧相關人士透露,這一目標沒變,變的只是店面的結構,但是,以后將走大店策略,關小店開大店、開超級店。“超級店將成為體驗、展示、服務、物流中心,對于快遞輻射不到的三四線城市,可以由門店來實現配送。”
據悉,超級店將是蘇寧未來實體店的主要發力方向,同時也是線上線下融合的關鍵節點,也是區別于蘇寧易購與京東商城服務的最大利器。
而蘇寧旗下的另一實體店品牌樂購仕門店也將在國內推開,除了電器之外,該品牌還銷售眾多從日本進口的化妝品、玩具、廚具和裝飾。
前述蘇寧相關人士還告訴《每日經濟新聞》記者,巨大的規模優勢會進一步降低整個集團的采購成本,而非電器類商品能帶來毛利率的提升。特別是實體店的易購展示,會給實體店帶來大量人流和消費,也會把正在減緩的銷售增長重新拉高。
在電商觀察人士魯振旺看來,蘇寧此舉更多是為了優化實體店面。“蘇寧肯定不可能因為網購興起就拋棄實體店,電商之所以能夠快速崛起,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價格優勢,如果實現線上線下同價,實體店面的優勢一下子就會凸顯出來。”
互聯網行業分析師黃淵普則認為,雙線同價產生的價格差額由廠家補貼,這并不是一種可持續的方式。線下本身就有固定的租金和人力成本,線下和線上更應該進行合理區分而不是生硬地進行同價。
他表示,蘇寧在線下的實力足夠強硬,但是在電商的表現卻讓投資者看衰。因此蘇寧需要做的是加大對自主技術研發的投入,提高線上線下用戶體驗,才能真正在線上與天貓和京東抗衡。
當當“逆”謀:欲以價格戰亂中圈地
此前,一直明確表態反對價格戰的當當網CEO李國慶,這次卻主動拿起價格戰大棒,尋求逆襲。
“當當賬上還有13億元,所以不用省著花,而應該主動擴大市場份額。”近日,李國慶表示,此次價格戰的戰略目的就是“不讓對手休息”。
李國慶的“異常舉動”,緣于當當面臨的成長窘境——2010年在美國紐約證券交易所上市后,在規模與盈利的平衡中偏向盈利至上的當當,多數時間保持盈利,但市場份額卻節節敗退。
痛定思痛后的李國慶可能明白了一個道理——價格戰不好,但不打不行。
突襲“修養生息”中的京東
今年以來,李國慶卻以價格戰殺手的身份活躍于電商江湖,本次“6·18”電商戰便是典型。
當當網相關負責人向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了當當“6月逆襲戰”的作戰計劃——全月、全品類參與價格戰,由圖書、服裝(含尾品匯)兩大“尖刀”帶動美妝、3C家電、嬰童、日用百貨等全品類價格戰,促銷力度在“6·18”期間達到最大化。
對于當當由之前的反價格戰斗士轉變成如今的價格戰殺手的原因,上述負責人直言,主動挑起價格戰是當當網競爭戰略,以不讓對手休養生息,同時借機擴張戰略品類。
對此,李國慶曾詳述道:“以前我們是應戰方,是報復性還擊。從去年店慶月和‘雙十一’開始主動出擊。為什么主動出擊了?這就是戰略。”李國慶 說,自從京東在2013年提出“修養生息”戰略后,并沒有像去年那樣高調展開價格戰。“我們發現競爭對手財力撐不住了,巨虧扛不住了,想休養生息,而我們 就不讓對手休養生息,所以我們就進攻。”
不過,對于當當欲以價格戰痛打“修養生息”中的京東的做法,業內存在不少看淡的人士。
電商觀察員常亮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現在的電商平臺之爭處于相對僵持階段。各個平臺現在都會在自己主品類加力,附屬品類借力,那種用自己的劣勢打別人優勢的做法,只是虛張聲勢罷了。”
值得注意的是,在本次價格戰中,當當網在3C品類,先后發起 “開火”、“猛攻”、“火拼”等主題比價促銷措施,而京東的主力品類便是3C。
資深電商觀察家王利陽也對當當欲阻擊京東的做法,表示“不太看好”。他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表示,在電商平臺的戰爭中,當當和京東不是一個級別的對手。如2012年當當總營收為51.938億元,而京東為近600億元。
挑起“新價格戰”放手一搏
《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6·18”期間,當當網表現活躍的背后,也緣于當當如今在行業格局中的窘境所致。
2010年上市后,偏保守的李國慶,以盈利至上作為經營哲學,然而在追求盈利的過程中,當當的市場份額卻不升反降。
記者根據當當2010年上市后的相關財報數據匯總后發現,2010年至2012年,當當營收額的年度同比增長率分別為56.5%、59%和 44%。值得注意的是,在近幾年電商行業飛速發展過程中,當當的增長速度遠低于同行。記者根據京東對外公布的相關數據匯總后發現,2007年至2012 年,京東銷售額年度同比增長率分別達到350%、266.67%、203.03%、155%、105%和185%。實際上,2012年當當的增長速度甚至 遠低于行業平均水平。
易觀國際的一份研究報告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B2C市場交易規模較2011年同比增長99.2%,而當當2012年的同比增長率僅為44%,不及行業平均水平的近半。
在電商行業 “快魚吃慢魚”的競跑中,當當較慢的增長速度直接導致了當當網市場份額的下滑。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當當僅占1.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八,漸趨邊緣化。目前業內已存在當當被百度或國美收購的聲音。
王利陽對此表示,當當已經到了“光腳的不怕穿鞋的”的境遇,再不通過價格戰做出些動靜,邊緣化程度將會越來越嚴重,所以當當高調拿出真金白銀參與價格戰,甚至挑起價格戰。
從今年3月開始,當當率先與京東在圖書領域展開了一場短兵相接的價格戰。對于當當網來說,這場價格戰被業內認為其本質是一場遲到的自救之戰。
手握大量現金的李國慶終于明白,價格戰不好,但不打價格戰就會逐漸喪失市場份額。
“搶份額、抬股價”一舉兩得
王利陽認為,當當尾品會將是其6月電商大戰的利器。利用微妙的消費心理,用在當前時機非常合適。
王利陽進一步表示,此次當當逆襲戰中的重點是尾品會,其本身是閃購的超低折扣的銷售模式。唯品會 (確實是VIPS)上的閃購不會讓消費者覺得是促銷,因為這是他正常的銷售模式,而對于當當的尾品會則有不同,上當當的消費者不一定是奔著閃購商品去的, 可能是去看看圖書、母嬰商品之類,但發現當當的尾品會推出了5折封頂的促銷活動,讓消費者覺得當當的促銷活動非常給力,也讓輿論感到當當逆襲的效果。
不過常亮則指出,“市場份額有那么好搶嗎?”常亮認為,現在的電商市場環境是誰搶誰的都難。“亞馬遜不搶,市場份額還算穩定,阿里雖大奈何品質服務無法保證,京東和蘇寧易購的速度暫時無法超越,兩者也在搶份額。”
在常亮看來,當當此次主動打起價格戰的目的,可能還有另一層的戰略考慮,那便是借勢提升股價。“當當是看唯品會股價上來了,想通過一些造勢把自 己的股價也提升,包括之前業內指當當幾千萬穩定會員等都是他們制造聲勢的,這是難得的機會,也會帶來一定的成交,但是要想持續還是要很好的運營能力,短時 間好沒有效果的。”
此前,在2012年上市的唯品會,其市值已是當當網的3倍。顯然,資本市場對于唯品會推出的“尾貨折扣”模式頗感興趣。而當當此次價格戰的利器之一便是主打“尾貨折扣”模式“尾品匯”頻道。
不管是意在通過價格戰搶市場份額或提升股價,抑或兩者兼之,對于當當來說,這都是一場絕境之中的反擊之戰。
對于未來的突圍策略,當當相關負責人向《每日經濟新聞》記者介紹道,當當將繼續平臺化轉型,以“走出去,請進來”發展戰略品類。與此同時,當當 將通過大數據應用“精準營銷”,圖百交叉,圖服協同,精細化運營,帶動戰略品類發展。此外,推行價格戰策略,如尾品匯等,推動戰略品類快速擴張。
五大電商對陣態勢
京東的“修”謀
競爭格局:第一要素是保持規模和成長性,在此基礎上希望實現盈利。
作戰方略:修正過去粗放式的價格比拼模式,在價格戰與盈利戰中尋求平衡。
蘇寧的“O2O”謀
競爭格局: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蘇寧易購以3.6%的份額排名第三,在IT行業三張門票的生存法則下,屬于極為敏感的位置。
作戰方略:作為傳統零售市場中的代表,蘇寧意欲通過打造線下與線上互動的“O2O”模式來卡位。
當當的“逆”謀
競爭格局: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的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當當僅占1.2%的市場份額,排名第八,在電商平臺之爭中,漸趨邊緣化。目前業內已存在當當可能會被百度或國美收購的聲音。
作戰方略:此前不主張打價格戰而多數時間保持盈利的當當,已日趨邊緣化。目前李國慶可能明白了一個道理:價格戰不好,但不打不行。正是基于這個背景,今年以來,李國慶主動拿起價格戰大棒,尋求逆襲,在亂中尋求突圍之路。
天貓的“莊”謀
競爭格局:中國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監測數據顯示,2012年中國B2C電商市場,天貓以52.1%的市場份額排名第一。
作戰方略:在本次電商戰中,挑事者京東劍指天貓,本欲引發“貓狗大戰”,但作為電商格局中的老大天貓至今“未表態”,一副俯視電商江湖的氣派??梢钥闯?,本次的天貓,其作戰策略便是“坐看風云起,穩坐莊家臺”。
國美的“合”謀
競爭格局:跟跑者角色
作戰方略:聯合天貓,走合縱連橫之路。同為傳統零售商的代表,國美與蘇寧走了一條不同的發展道路。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