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各大品牌紛紛發力智能家居產品:三星推 出了全新SmartHome智能家居平臺;LG推出了一款可遠程控制家電的軟件應用——HomeChat;松下等企業的智能家居產品也紛紛亮相。全球消費電子企業爭相布局智能家居背后意圖何在?智能家居行業未來的發展格局會怎樣?《經濟參考報》記者就此采訪了帕勒咨詢公司資深董事羅清啟先生。
智能家居方案多為畫地為牢
《經濟參考報》:眼下家電巨頭、互聯網巨頭以及一些初創企業正掀起一股智能家居熱,有的從硬件切入,有的從軟件切入,有的從行業標準切入,為什么會出現這一現象?
羅清啟:網絡經濟的發展正改變著整個世界,企業布局智能家居正是要在未來網絡社會謀求一席之地。發展智能家居的最終目的是為了通訊,不管從哪個角度切入,都是要解決人與機器、環境之間無障礙通訊的問題。可以預見的是,未來整個社會可通訊的范圍將不斷擴大,世界上的所有物品都將以數據化的可通訊方式進入我們的生活,從而形成更為高級的社會通訊網絡。
基于對未來社會通訊形態的判斷,我們可以更加清晰地洞悉目前主要品牌智能家居理念的利弊。在網絡經濟時代,開放和用戶是衡量企業是否用網絡化思維思考企業經營問題的兩大標準,因此能否把這兩點做到極致,是企業發展智能家居成敗的關鍵。
從這個標準看,目前各品牌的智能家居方案不單是做產品,更重要的是創造用戶體驗,但現階段大多數品牌都被市場空間蒙蔽了眼睛,在還沒有為用戶創造更多的價值之前,就想著如何制定標準,實際上是畫地為牢。這與網絡化思維相悖,個人英雄主義支撐不了這個時代,能開放擁抱最多的“合伙人”共建生態的企業才可能成為贏家。
要借助“大家伙兒”的力量
《經濟參考報》:從行業來看,有的企業改變了原先“閉門造車”的模式,開始開放平臺吸引各方力量共同做大智能家居市場,比如海爾近日上線了中國最先鋒的智能消費品社區海極網,讓人們討論未來生活,怎么看待海爾在智能家居發展道路上的新探索?
羅清啟:從歷史長河中我們不難發現,最好的東西是使用它的人創造的,互聯網帶來了信息的無障礙流動,為合作創新和產銷合一創造了條件。在工業社會里,信息的天平向公司方面傾斜,他們掌握技術;而網絡經濟改變了這一切,復雜系統和技術每一個層面的信息流向每一個人。現在,生產者在消費,而消費者在生產。
在消費者成為生產者之后,企業要做的是收集用戶的需求并為其創造力提供資源平臺。海極網實際上是一個關系加速器,讓用戶聯合起來,形成集體智慧,這樣一來,作為“生產者”的用戶就能利用群體智慧創造更多更有價值的產品。這些產品都是經過用戶篩選后創造出來的,相當于從用戶中來到用戶中去,這是未來智能家居發展應借鑒的模式。
平臺生態建設最為關鍵
《經濟參考報》:國際物聯網貿易與應用促進協會近日發表的報告顯示,預計中國智能家居市場規模到2017年將達到80億元。將來,智能家居產業發展最為關鍵的一環在哪?
羅清啟:平臺生態是網絡時代任何企業發展的關鍵。一方面,網絡經濟區別于傳統經濟的一大特點是復制不會造成貶值反而會造就升值,超前技術在企業的生態圈里分享后讓每個節點都具備了這一能力,發揮群體智慧能讓技術在這個平臺上發揮最大價值。另一方面,網絡時代企業依附于平臺生存,所以首先要扶持平臺生態,平臺壯大了企業才能更好地發展。
成功的平臺生態就像“自然生態”,人們在這里獲取資源、分享信息,雖然感覺不到它的存在,但每個舉動都與它息息相關。與工業時代企業的垂直整合不同,平臺生態要求企業做水平整合,吸引千姿百態的團隊加入這個平臺,每個團隊都有自己的專長,他們在這個大平臺上自由聚散。另外,網絡經濟里用戶意志的力量發揮得淋漓盡致,企業和用戶之間的隔閡會日益模糊,當人人都連接到網絡上,就不能區分你是企業員工還是用戶。所以,在奔向未來智能家居的路上,用戶不只是企業的上帝,更是企業最有力量的盟友。(來源 中國家電網)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