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9月27日,博西家用電器(中國)有限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蓋爾克專程從慕尼黑趕回北京,就博西家電股權變更情況舉辦說明會。就在幾天前,博世集團與西門子股份公司達成協議,將收購西門子在合資公司博西家電持有的50%的股份,收購交易價為30億歐元。
這在當事三方口中很自然的股權變更事宜,引發了關于西門子家電存亡的諸多猜測。多位業內人士在接受《中國電子報》記者采訪時均表示,股權變更短期內對國內國際家電市場格局不會產生影響,但長遠來看,西門子品牌徹底退出只是時間問題,而中國企業接盤的機會很大,但同時也將面臨正強勢崛起的韓系家電企業的競爭。
2025年前不會消失
股權變更基本不會對西門子的業務層面產生影響,但長遠來看,失去老東家的西門子家電,徹底退出只是時間問題。
上世紀80年代以來,合并博世和西門子家電業務成立的博西家電,一直以博世和西門子兩大品牌同時運作,博西家電全權負責兩大品牌研發、生產、銷售及售后等一系列環節。因此在業內專家劉步塵看來,此次資本層面的股權變更基本不會對西門子的業務產生影響,現有的家電市場品牌格局相對穩定。
“博西授權使用西門子品牌后,短期內不會對其有大的改動,因為與博世相比,西門子品牌還算優質資產。博西要做的很可能是對西門子產品定位、技術側重點等進行微調,使其與博世之間更有區隔性,解決長期以來同樣定位高端的兩大品牌‘左右手互搏’的尷尬。”劉步塵說。
但他同時也認為,長遠來看,失去老東家的西門子家電,淡出甚至最后退出只是時間問題。“從家電業以往的例子來看,不論是東芝及飛利浦彩電托管給TCL,還是三洋彩電托管給國美,最后的結果都不樂觀,這三個品牌彩電的市場占有率基本可以忽略不計。”劉步塵說。而在業內專家梁振鵬看來,博西是不會花費太多精力為他人做嫁衣裳的。
對于這種觀點,蓋爾克予以否認。他表示,在過去47年里,西門子和博西合作愉快,西門子“離開”后,與其戰略、技術和產品理念一致的博西會長期運營西門子品牌,并發揚光大。他透露,在博西中國制定的2025年博西中國和全球市場業績目標中,西門子品牌仍將會是非常重要的貢獻者,博西也將一如既往地做好對西門子品牌研發和創新的投入。這意味著,至少在2025年前西門子家電還不會從公眾視野中消失。
中國企業接盤困難不小
隨著未來全球家電市場進入中韓主導時代,中國企業想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影響力,顯然應該早做接盤準備。
事實上,西門子并不是第一個退出家電領域的歐洲企業。近年來,歐美企業紛紛淡化利潤漸薄的家電業,轉而投向能源、健康、醫療等產業,而日資企業也早已式微甚至沒落。劉步塵表示,這種沒落是不可逆轉的。“以索尼為例,由于虧損加劇只能裁員。日企對裁員是非常謹慎的,因為日本基本是工作終身制,索尼的艱難可見一斑。”他說。
他認為,隨著未來全球家電市場進入中韓主導時代,中國企業要想在全球范圍內提高影響力,顯然應該早做接盤準備。在他眼里,以三星、LG為代表的韓企盡管在中國市場影響力不如海爾、美的,但其在歐美市場的影響力卻不可小覷。中國家電企業未來做大做強,將面臨來自韓企的激烈競爭。
與此同時,他還對《中國電子報》記者表示,日企由盛轉衰的教訓同樣需要中國家電企業高度關注。一方面,日資家電企業適應能力弱,決策機制僵化等大企業病已經病入膏肓。“在這方面,以海爾為代表的中國家電企業已經意識到這個問題,因此海爾提出了‘人單合一’,嘗試在管理模式上進行創新。”劉步塵說。另一方面,日企技術創新嚴重不足。“以智能化為例,目前日企普遍對這一全球家電技術發展的最新趨勢不感冒。可以說,他們還沉醉在功能機時代的輝煌里沒有醒來。”劉步塵說。(來源 慧聰網 家電)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