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在中國賭博是非法的,但中國的商界大佬卻熱衷在公眾場合打賭,而且數額巨大。2012年,馬云和王健林設下1億賭局,豪賭“電子商務是否會替代傳統行業”;這個賭約還沒兌現,2013年底,董明珠和雷軍又以10億的新賭局,打破“馬王”組合。這一回,雙方的賭約是:5年之內,如果小米公司的營業額超過格力集團,董明珠輸給雷軍10億。反之雷軍要賠董明珠10個億?!?0億賭局”讓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又一次成為風口浪尖的人物,人們關心的更多是,她與雷軍的“10億元賭局”誰能笑到最后,這不僅是兩家明星企業之間的PK,更是傳統行業與新興科技行業之間一次正面碰撞。
經濟之聲記者近日對格力集團董事長董明珠進行了一次專訪,聽到了董明珠對此事的最新表態。當然,在聽到董明珠態度之前,我們不妨先來聽一段另一位當事人的聲音--小米董事長雷軍。也許是在央視晚會上因“口才不佳”表現有些失色,雷軍事后對董明珠發起了猛烈的攻擊。
雷軍:你想格力的1千億是花了25年以上做出來的,小米的300億是花了兩年干出來的,第一年是八倍、第二年四倍,第三年可能變成三倍,第四年就是兩倍,第五年可能就超過了,這個增長差很遠的,就像馬云講的,你這個八卦掌練到再強遇到機槍的時候你還是會死,五年內我們搞定的概率是非常非常之高,一定會的,這不是我們能干,互聯網就是這樣的,互聯網是有先進的生產力,落后的你做到極值也是落后的。
雷軍咄咄逼人,董明珠倒很淡然。在接受經濟之聲記者專訪時,她保持了一貫的自信。她說,她承認雷軍是一位出色的企業家,他可以把互聯網營銷做到極致,但雷軍要明白一點,最終決定輸贏的還是技術和產品。雷軍的手機、電視即使賣得再多,但質量、售后都跟得上嗎?董明珠直指雷軍的硬傷。
董明珠:我哪天跟小米說,我格力敢保六年免費服務,你手機敢嗎,不要忘了你面對的是消費者,你對消費者的忠誠是不可缺失的,實際上我們兩個本身就不是一個產業,因為你不是行業的老大,說句不好聽話,就退一萬步你超過我你并不光榮,如果有一天你超過蘋果、超過微軟、華為,那叫真正的超過,那個是勢力的超過,你和我之間沒有什么可比性,但是我也可以告訴你,永遠不可能超過我,為什么?因為我在這個世界上我在這個行業上,我已經最早了。
董明珠的這份自信,來自于實實在在的數據。來自國際權威調查機構的數據顯示,格力空調市場占有率超越了韓國LG、日本松下、三菱、夏普等傳統空調品牌,連續9年位居全球第一,格力也成為了國內首家“千億家電上市企業”。
不過,董明珠似乎并不滿足全球第一。她用在外人看來“近乎自虐”的方式逼著格力,也逼著自己。
去年初,董明珠提出一個看似不可能完成的目標--5年內銷售額要達到2000億。這意味著接下來5年內,格力再造出一個千億家電企業。這可能嗎?誰不知道現在成本在不斷上升,同行的競爭尤其殘酷,再加上互聯網企業的攪局,董明珠這不是說大話嗎?當記者拋出此問題時,董明珠回答得輕描淡寫。
記者:剛才我也測算了一下,就是如果以5000元一臺空調大概一個中位數來算的話,2000億意味著要賣出4000萬臺空調,空調又相對比較耐用,那市場還有這么大的容量嗎?那如何實現這個每年20%的增長目標呢?
董明珠:市場大和小并不是這一個產品的需要量的多少,而且你企業的品質和服務來決定你的市場大和小,在中國的市場空調也是用的將近20年的時間了,很多已經開始以舊換新了,即使再用下去可能會帶來很多的危險,比如說電源線的老化,空調的耗電,所以在這個時候,把老產品進行換代的時候對消費者來講是受益的,對企業來講也是有益的。
眾所周知,史蒂夫·喬布斯創造了iPhone。iPhone不光改變了世人對手機的認識,更讓蘋果公司超越諾基亞、微軟等老牌企業,成為世界上最牛的公司。如今,董明珠顯然與喬布斯一樣,她也想通過在空調領域的科技創新,引爆新一輪消費點。上個月,格力電器正式發布了利用太陽能供電的“不用交電費的中央空調”,并計劃從商用延伸到家用。在董明珠看來,這款產品具有跨時代的意義。
董明珠:什么叫無電空調,不要電費的空調,這可以說是顛復性的技術革命,因為在中國的市場上面,一天有30%的電是用于空調的,如果我們這個技術突破了,那我們可以帶來整個是一個人類最大的福音,就是我們所有以后用的空調沒有費用。第二個我覺得更大的是對于環境的保護,特別是當下我們都知道PM2.5已經困擾了我們每一個人。
現在,董明珠考慮的可能已經不是甩開空調競爭對手的問題了,而是圖謀整個制冷乃至白電行業。畢竟,目前格力已經占據了國內空調市場接近一半的份額,離天花板也越來越近。一直堅持走專業化發展路子、只做空調的格力,產品多元化的探索也似乎即將破冰。經濟之聲記者發現,格力電器現在不僅開始將觸角伸向冰箱行業,為晶弘冰箱代工;除此之外,還在“生活電器”領域積極拓展,包括凈水器、電飯鍋、除濕機、凈化器、加濕器等一系列格力產品已經面世。
很多人都記得,與“美的”、“海爾”等企業積極展開多元化不同,格力電器董事長董明珠曾多次強調“做企業要專業化”。那現在格力的“多元化”,是否已經背離了董明珠的諾言了呢?
對于記者的問題,董明珠回答得極為辯證。
董明珠:因為我們還是堅持走專業化的道路,因為專業化來講它對我們就是有一個極大的挑戰,挑戰我們在這個行業里面一直在不斷的去創新,能夠得到更好技術的突破,那就因為你有技術突破,才可能給我們消費者帶來更多生活變化,所以我覺得這是一種自我挑戰,那么我們并不等于我們就停留在專業化上面,而通過上游核心技術來實現多元化,比如現在的晶弘冰箱,就靠我們提供模具,我們的壓縮機、電機,這樣我們用我們最上端的核心技術質量來保證晶弘冰箱的質量,所以這樣的話我覺得我們即使走了專業化的道路,同時又給我們帶來一個新的發展方向,比如我們的電機、壓縮機可以進行一個多元化的發展方向。
除了“有條件的多元化”之外,國際化也是格力實現2000億目標的重要支撐點。據格力電器2012年的年報顯示,當年格力的海外營收已經達到158億元人民幣,占當年千億收入的16%。董明珠曾希望,格力國際化在未來三年將有更大發展。
到目前為止,格力已經在美國、巴西、巴基斯坦、越南等地投建海外生產基地。格力的廣告不光打在了紐約時報廣場,而且現在發年報,也開始用英文版了。
不過,與在國內游刃有余的發展不同,格力的國外擴張之路似乎并非一帆風順。近些年來,格力雖在全球各地建廠,但也遭到了當地嚴重的地方保護主義,各種訴訟讓格力不勝其煩。董明珠在接受經濟之聲記者專訪時也承認,格力的國際化進程是一個長期的過程,需要時間來慢慢達成。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