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9日,方洪波一改平日襯衣西褲的著裝,身穿T恤現身美的中期經營管理大會會場。這位中國白色家電千億巨頭——美的集團的掌舵人開口便說:“我違反大會的規定了,沒穿正裝,因為我覺得美的沒有什么不能改變的。”
而在一天之前,小米科技的董事長雷軍第二次親臨美的位于順德北滘的總部,分享其成功經驗:小米模式,可以復制。
從去年高調發布“M-Smart智慧家居戰略”,到與小米牽手達成戰略合作,再到今年開啟的組織變革,以及以方洪波為首的集團高管在媒體及公開場合的頻頻發聲,這艘傳統家電航母的每一個動向都備受關注。
未來,美的將如何擁抱“互聯網+”的大潮?智能家居戰略又將如何落地?傳統企業又將如何培育互聯網思維?就在上周,方洪波接受南方日報記者采訪,從技術創新、進軍人工智能及其與小米合作等方面,描繪其互聯網轉型之路。
談互聯網+
向擁有互聯網思維的智能硬件公司轉型
傳統家電企業已經經營幾十年了,過去在工業時代所形成的方法經驗、結構思維,到了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確會變得很難。但誰能改造成功,未來肯定會有立足之地。所以我們跟小米合作就是希望能帶入這種思維來沖擊我們,至于產品的合作并不是我們最重要考慮的方向。
南方日報:隨著“互聯網+”成為國家戰略并影響到各行各業,美的作為傳統制造業的龍頭,將如何擁抱這股洪流,又會如何布局?
方洪波:“互聯網+”的大潮已經發生,在顛覆著各行各業。這是無法抗拒的,我們的態度就是積極地擁抱它。擁抱它就要徹底地改造傳統的思維、戰略方向、能力、結構等一系列的問題。我覺得如果“互聯網+”能將美的改造成功,我們就實現了一個質的飛躍,不再是一個傳統家電企業。
現在產業的分界越來越模糊,現在的傳統家電,未來可能就是智能硬件,這些概念無論怎樣發展,它的根本點都在于智能化,所以我們在這方面投入非常大。整體上來說就是圍繞“互聯網+”的概念來改革,不是企業的某一個環節,而是將企業價值鏈內的所有系統進行改造。
目前我們正在推動整個企業系統的數字化,投入非常大。未來我們要實現外部的供應商、經銷商,合作伙伴,內部的員工,包括我自己在內,企業的任何經營、決策、管理,大到投資,小到一張發票的報銷,所有的業務流程、管理流程全部數字化,并且都能夠全部在手機端完成,這是一個很大的工程。
此外,針對工業4.0,美的整個生產過程的柔性化、自動化、智能化也已經推動得很好。全自動化的智能工廠,應該到了今年底明年初,在南沙和武漢就會出現。
南方日報:談到美的的“互聯網+”探索,大家比較關注的是美的與小米的合作,前幾天小米科技的雷軍又一次來到美的授課,外界都關心的“美米聯姻”半年已過,究竟進展如何?將會誕下怎樣的成果?
方洪波:傳統家電企業已經幾十年了,過去在工業時代所形成的方法經驗、結構思維,到了現在“互聯網+”時代的確會變得很難。但誰能改造成功,未來肯定會有立足之地。所以我們跟小米合作就是希望能帶入這種思維來沖擊我們,至于產品的合作并不是我們最重要考慮的方向。
這半年來包括我在內的一批集團的高管,都到小米封閉學習,學習其方法論,學習如何做好產品、經營用戶、快速反應消費者需求、組織內部的形態如何高度扁平。這對我們的觸動挺大的,我們也相應做了一些變革調整,盡管與互聯網企業相比會稍慢,但在傳統行業里行動還是比較快的。
南方日報:盡管借力了外來的互聯網企業,但眾所周知,傳統企業要具備互聯網思維并不容易,美的是如何尋求突破?作為一位“60后”的企業掌門人,你又是如何帶頭適應這一新潮流?
方洪波:互聯網思維就是對用戶主權的尊重,沒有權威,去中心化,不能像傳統的結構那樣擁有龐大的官僚系統、行政系統。同樣道理,傳統企業遇事要層層批準,大家開會達成共識,但在這過程中市場變化已經面目全非。
我認為關鍵在于要有產品思維和用戶思維。按照互聯網的思維去做產品,然后怎樣去了解用戶。以前家電賣出去之后用戶最好不要來找我,壞了以后修了都麻煩,現在是你要去了解用戶,要去尊重用戶的主權,然后跟用戶溝通、發生關系,發生了連接才能掌握到數據、系統和流量。
美的是不是傳統家電企業其實并不重要,關鍵是不是固守著傳統家電企業的思維,我個人是“60后”也不重要,關鍵在于是否敢于大膽地否定自我,去擁抱新的思維、新的時代。我現在在嘗試自我否定,但能不能做到也需要打問號。
談智能家居
將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上
我們現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智能內容的儲備上。一個空調是否用WiFi連接、手機控制就是智能?肯定不是。本來就有一個遙控器,為什么非要改用手機,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所以我們要研究如何用傳感器去感知一些智能的內容,把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上。
南方日報:自去年發布了“M-Smart智慧家居戰略”之后,美的智能家居似乎一直未見有太大的成果突破,這其中的原因何在?
方洪波:現在智能家居的概念比較火,但如何落地、應用各方都還在摸索當中。總體來說可以歸結為三大類。
第一類是以硬件起家的傳統企業,比方說白電、黑電以及一些手機廠商都提出要建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由硬件往軟件切入;第二類是互聯網企業,比方說谷歌、蘋果,甚至國內的BAT、京東這些企業都提出要進軍智能家居領域,他們是從軟件到硬件;第三類是很多新型的創業公司,它們以某個點接入,也提出做自己的智能家居系統,比如做一些路由器、盒子、智能插頭、凈化器等產品。
未來智能家居究竟怎么樣,現在還不是很清晰,也沒有一個為大家所接受的模式和系統。我們覺得,未來的方向肯定是智能硬件、智能系統,至于路徑多長,時間多久暫時還回答不了。
但我們可以做的是積累、準備、投入,現在每個事業部都設立了智能研究室。在硬件領域是模塊,軟件領域是程序、協議,溝通方式、還有藍牙系統,除此之外,智能傳感器也是我們重點會布局的領域,未來傳感器將成為很重要的部件。目前我們首先做的是智能連接,就是確保我們各個產品領域,小到風扇,大到空調,都要連接起來,目前已經完成了這項工作。
南方日報:在實現萬物連接之后,家電如何變得智能?有人說現在智能家居還只是業界炒作的概念,你怎么看?
方洪波:我們也嘗試在連接的基礎上做一個系統,比方說,我們也提出水系統,空氣管家,但這個系統能否運轉起來,讓消費者接受,我們也要打個問號,像空氣管家可能短期內對消費者的應用價值不大,但我們要做,要進行技術和應用方案的儲備。
我們現在把更多精力放在對智能內容的儲備上。一個空調是否用WiFi連接、手機控制就是智能?肯定不是。本來就有一個遙控器,為什么非要改用手機,這不是沒事找事嗎?所以我們要研究如何用傳感器去感知一些智能的內容,把人的行為、情感和思考延伸到機器,這也是國務院提出“互聯網+”改造的最后一點——人工智能,這非常重要。通過機器的深度學習,讓一臺冷冰冰的機器變成人機可以交互,現在我們就在研究空調如何感知人的方向、數量、溫度,以及可以根據室外的溫度來調節室內的溫度。這是我們重點布局的領域,在國內都算比較早。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