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希望看到自己作為企業家,作為商人,在這個(虛擬)社會里,承擔起和政治家、藝術家、建筑家一樣的責任,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主要動力。”
如今,這個虛擬的“國家”基本在馬云手上實現了。而且,阿里集團在這個虛擬社會中的“征稅權”,一如現實社會中政府的征稅權般,帶來了超高“利潤”。阿里集團的IPO文件披露,其2013年凈利潤高達35.92億美元,在全球互聯網企業中盈利能力僅次于谷歌(圖3)。
在相當長的一段時間里,馬云“當政”的阿里帝國,有兩位舉足輕重的“議員”先后牽制著他—軟銀與雅虎。馬云所引進的這兩大股東,在成就阿里帝國的同時,也令馬云日后陷入無限的糾結之中。
軟銀——早期金主
與早期中國互聯網創始人要么是海歸IT精英要么是本土IT極客不同的是,英語教師出身的馬云對IT技術基本是門外漢。創業初期,馬云帶著“十八羅漢”窩在杭州湖畔花園他那套150平方米住家兼辦公的房子里,靠著大家七拼八湊而來的50萬元啟動資金,憧憬著“要做一件偉大的事情”。
那時候的馬云團隊被稱為“三無團隊”—一無顯赫出身,二無成功案例,三無技術優勢,這種團隊背景是難入投資人法眼的。馬云回憶:“我記得1999年到硅谷尋找資金,跟很多風投、資本家接洽,但是沒有人有興趣投資阿里巴巴,我被一一回拒。”
直到華爾街背景的蔡崇信于1999年5月加盟阿里出任CFO之后,阿里的融資才有起色。
1999年10月,在蔡崇信的牽線下,由高盛牽頭,聯合蔡的原東家Investor AB公司以及新加坡政府科技發展基金等VC,共同向阿里巴巴投資500萬美元(圖4)。拿到融資之后,資金稍顯寬裕的阿里巴巴終于告別了馬云自住的居民樓,搬到了寫字樓華星大廈辦公。
馬云獲得第一輪融資之后不久,亞洲首富日本軟銀主席孫正義來到中國物色投資項目。當時孫正義的名號在互聯網界可謂如雷貫耳,因為他投資了當時如日中天的雅虎,隨著雅虎的上市,軟銀獲得了超過百倍的回報。
軟銀邀請了中國當時最為知名的一些互聯網創業者,包括新浪的王志東、搜狐的張朝陽、網易的丁磊等人,馬云獲悉這個信息以后也趕了過去。按照馬云的說法,他那次并不是為了融資而去,因為剛剛拿到高盛的500萬美元,因而并沒有太迫切的再融資需求,他只想去跟孫正義談談他的阿里巴巴并且聽聽孫對阿里巴巴的看法。
那天馬云遲到了,等他來到軟銀北京辦公室時,黑壓壓一屋子人看著一個身穿破夾克、手捏半張紙的黑瘦男人推門進來,不知是何方神圣。由于前面人已經講得差不多了,主持人便告知馬云,他只有6分鐘的介紹時間。
馬云上前即道:“我不缺錢,如果你有興趣,我可以給你介紹一下阿里巴巴的情況。”于是他不時瞥兩眼手中半張紙上草草寫的幾個英文單詞(似乎是他的演講提綱),對著孫正義侃侃而談他的阿里巴巴。
馬云的演講口才征服了在場的所有人,包括孫正義在內。曾是軟銀中國區合伙人的吳鷹(孫正義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中期投資過吳鷹創立的UT斯達康)回憶道:“他大概寫了主要幾點,馬云是學英文的,所以英文很好,他的語言天賦還是用上了。他在那兒講電子商務,我當時聽得云山霧罩,也不太懂電子商務,就是覺得這個人很有熱情,講得也還是很流利。他非常自信地講,我不缺錢。”
孫正義事后一打聽,那位巧舌如簧的馬云居然已經獲得高盛的投資,而且還有一位華爾街投資銀行家背景的蔡崇信做他的CFO。孫正義立馬決定要投資馬云,而且是“必須投”。
于是在2000年1月,軟銀聯合富達、匯亞資本、日本亞洲投資、瑞典投資、TDF等6家機構,共同向阿里巴巴投資2500萬美元,領投的軟銀自己砸下了2000萬美元(圖5)。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 版權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