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曾是李妍的同事,最近剛從阿里巴巴離開,手里的股票并不多,他現(xiàn)在更想去外面接觸更多的互聯(lián)網(wǎng)模式。
從這個角度看,在阿里巴巴這樣規(guī)模的企業(yè)中,很多人離開是為了創(chuàng)業(yè)。“因為阿里巴巴它本來就培養(yǎng)了一批有狼性、樂享創(chuàng)業(yè)的人。”王毅說。當然,他也承認阿里股票帶來的收益讓他感覺“如虎添翼”。
如果從這個角度看,上市前后大量員工流失,幾乎是那些有影響力的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所要面對的共同挑戰(zhàn)。
2012年5月Facebook上市前后,也發(fā)生了大批員工離職的情況,包括CTO在內的多位公司高管,都在下半年離開了公司;在谷歌上市三年后,其300個初創(chuàng)員工已經(jīng)流失了100多個,《舊金山紀事報》曾報道,這些人可能開始了新的挑戰(zhàn),也可能跑到地中海的游艇中開始享受余下的人生;斯坦福大學教授Shai Bernstein在追蹤近2000家科技公司上市后也發(fā)現(xiàn),在IPO后這些公司普遍會流失掉很多員工。
“互聯(lián)網(wǎng)公司IPO離職潮” 看起來就像一個魔咒。
阿里也想過辦法。與大多數(shù)向員工發(fā)放股票的公司一樣,股票在上市前均以期權形式發(fā)放,四年才能拿滿。
在員工行權時,不僅要付“行權成本”(即按照施權價將期權購買成股票所付的費用),還要繳納個人所得稅。根據(jù)稅法規(guī)定,如果當月來自股票價值的“個人所得”超過8萬,繳納稅款的比例將高達45%。這對于許多只是將期權轉為股票的員工來說,一時還無力負擔。
所以阿里集團還與銀行合作,為員工提供低息或免息的“個人所得稅貸款”。這既是體恤員工的方法,又是挽留員工的手段。但如果員工提出辭職,需要先把貸款交清,這也使得不少員工因為股票還沒變現(xiàn),無法還貸,必須留在公司。
“這是價值觀問題,解決的根本還是文化”,一位阿里集團的公關私下這樣表示,比如阿里巴巴多年來一直在教導員工如何管理IPO帶來的巨額財富。“剛進阿里,就在多次培訓中被‘洗腦’,錢多不一定是好事,最重要的是你掌控那么多錢的能力”,鄭尹的話證實了這位公關的說法。
作為阿里巴巴公司最早一批的老員工,李想也認為阿里最厲害的確實就是文化,比如拼搏、正視財富等等。他們離開了這么多年,還在秉承著這些價值觀在做事。
剛賣掉手中30%股票的王毅說,他特別看好上市后的阿里,他甚至之前還從別人手中又買了些股回來。如果不是公司需要周轉,他現(xiàn)在一股都不打算賣。
當然,阿里巴巴還有很多年輕人。 “別人的離開對我個人影響不大,我們還是有很多可干的。在阿里只要能適應這么大強度,能扛住多呆幾年,錢不是問題,前景很遠大。大家都這么覺得。”4月份剛加入淘寶的一位阿里新員工說。(來源 艾肯家電網(wǎng))
4月14日,在青島萬達艾瑪酒店,沉寂了一年時間的劉耀平重新回歸...
家電中國網(wǎng):老板電器作為中國廚電行業(yè)的第一品牌,售后服務是如...
Copyright © 2013 Power By Eforces All Rights Reserved 遼ICP備2025046929號 網(wǎng)站建設:易勢科技
家電中國網(wǎng) 版權所有